
香港新地標隆重登場|藝遊大城小區發掘驚喜
深度遊已成旅遊大趨勢,藝術文化更是當中重點。作為亞洲藝術樞紐,香港持續發展藝文建設,孕育了國際級大型新場館及藝文特區。繼「M+視覺文化博物館」於去年開幕後,緊接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館」也將於今年 7 月登場。遊客們未來造訪香港時,除了探索繁華都市與山海綠林、沉浸於美食體驗外,還能探索最新矚目的藝文熱點,體驗街區生活藝術帶來的全新感受。香港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的西九文化區,還有結合本地匠人文化和時下潮流元素的傳統工藝,歡迎旅客在疫後來場「藝」遊香港深度之旅,發掘隱藏於大街小巷中意想不到的街頭藝術!

MAISON & OBJET PARIS | 全球疫情後的第一個設計展會 獨家觀察最新設計趨勢
隨著全球疫情的影響,引發了一些新的生活需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新的生活方式。甫於 3 月舉行的 2022 MAISON & OBJET 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以下簡稱 M&O)的春季展會上,就可以看見許多設計師與工藝家解決我們對於疫後生活的創新商品。每一次的 M&O 都會特別規劃「What’s New」展區,提供看展訪客最新設計趨勢的相關資訊,並展出當季的代表性產品。 M&O 期許能透過「What’s New」,以當代的視角傳達當屆展會的主題精神,呈現參展品牌的最新選品。

【一號人物】王斌鶴、王斌顯專訪|財金與設計×理性是感性的極致
因著科技的高速進步,既有的事物逐漸突破過往的框架,以各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被結合了,呈現出更多創造性的機會與變化。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我們在此前很難想像可以和其他人建立如此緊密又靠近的關係,也無法想像過去繁重瑣碎的工作,可以藉由如此微小的裝置分擔這麼多的作業。技術上的革新也同時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看法的改變也同時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與合作型態。王斌鶴與王斌顯結合兩種截然不同的專業,持續在創意當中對撞出新的火花。

【一號人物】王采元專訪|物理系理性思維×承自父親的人文薰陶
從臺大物理系畢業的王采元,在畢業前踏入了室內設計領域學習,並於不久後開始接案執業。這些年來,她所遇到的挑戰不僅僅在跨領域上而已,年齡與性別也一同築出了一道難以翻越的牆。王采元在職業生涯中牢牢記著父親常說的話:「空間是長出來的。」,並且也在體制以外長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號人物】黃子溱專訪|財金背景與直爽之心×溫潤如詩的空間設計
財金背景出身的黃子溱,在國外攻讀研究所時意外接觸了設計專業。後來走入設計界的她,現在不僅是建築、空間設計的設計師,還對軟裝抱有濃厚的興趣。除了財金背景帶來的成本概念優勢外,黃子溱還隱含了更多常人難以一眼看透的不凡。本專訪將從幾個她經手的特殊空間設計案件,爬梳黃子溱一路走來至今的設計人生。

【一號人物】城兆緯專訪|森林系的田野研究 × 詩意的凝視
不少當代設計都聚焦在談論新思維新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實際的驗證,再多的創意到最後都會讓人略顯疲乏。城兆緯,二十年前曾經被視為跨領域的其中一位指標人物,因為跨領域的背景與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受到矚目。在那個社會仍略顯保守的時代,城兆緯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去嘗試打開不同領域之間的窄門,親自投入時間與心力去驗證這些方法的可行性。二十年過後,他在這些查證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挑戰—安藤忠雄展》|80 歲的青蘋果人生,回歸原點的青澀之姿持續向世界學習與挑戰
以傳奇的個人故事經歷、以及精湛體現日本文化精髓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與忠泰藝術美術館合作首次在臺灣展出其生涯中 300 多件經典作品。此次展覽也堪稱是歷年規模最大的建築展,內容包含模型與設計手稿,完整回顧一代建築巨匠縱橫 50 年的設計人生。同時也將他其中一件最受矚目的作品「光之教堂」以等比例的方式呈現在展場中,讓觀賞者能體驗獨特的空間魅力。

2022 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正式開幕 130 間藝廊呈獻全球大師級作品︱Art Basel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已於5月27日正式開幕,本次是第二屆以混合形式呈獻的香港展會,參展單位有來自28個國家及地區的130間頂尖藝廊。除了在藝廊薈萃(Galleries)、亞洲視野(Insights)及藝術探新 (Discoveries)展區帶來強勁參展陣容,本次的展會也提供了豐富的公眾活動,在聚焦本地藝術家的同時,建立本地與全球具意義的聯繫。
Facebook 粉絲團
熱門文章 Trending Articles
#永續設計,未來已來#
DFUN 設計風尚誌,從設計到人文,從獨立到跨界。陪伴大家走過近18年的歲月,報導過許多領域的先鋒與大師,此次也希望能再一次的邀請大家,與我們攜手走過這最後一次的對話與聊聊「永續」的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