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設計師大解密】 – 何俊宏:與自然相生的精神空間
面對快速變遷、求新求變的時代,設計師開始向自然探問設計本質。如何在現存土地上,以現代設計做出和諧的回應,考驗著設計師感受環境、認識土地的功力!

錯位、挪移 紐約建築迷魂記
大都會歌劇院何時跑去沙漠中? 古根漢美術館躲進在荒郊野? 聯合國總部大樓位在沙烏地阿拉伯?紐約11座最具指標性的建築物悄然離開塵寰,遠遠地、遠遠地隱沒…

返鄉.新文化
別於一般的設計師,朱勝萱從產業的角度重新檢視民宿的設計與經營,站在關懷的角度出發,放入鄉村再造、返鄉等社會議題,賦予在地化不同的詮釋方式,讓民宿走進鄉村的故事,有了更廣泛的討論空間

2016年你不得不知道的建築大事
2016年倒數,回顧這一年建築界有什麼大事或者有什麼新突破呢?DFUN編輯團隊為各位整理出精選Top5建築界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曦光灑落應許之地
「安詳,就是最能代表這個作品的字。」-Jeff Brock
感到被塵世遺棄的人們,雙手捧著破碎的靈魂渴望救贖;想要得到祝福的人們,神采飛揚的要求見證;尋求真理的人們,迷茫卻又滿懷希望地期盼能被指引方向。一座教堂裡能夠被包容的,就是世界上的所有。

天空之下 大海之底
TEXT=Gail Lin PHOTOS=Iwan Baan、FG +SG Ultimas Reportagens
「比森林神秘,比草原曠達,比河流狂放,比山嶽沉靜。是自然界最原始
的祖先,也是給人類帶來近代文化的驕子。」─覃子豪《海洋詩抄》
海洋博物館Cité…

島嶼上如歌的行板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瘂弦<如歌的行板>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連結融合是大自然之道,我們可以從大自然中學習。空間的自然性是由附屬空間來服務主空間所形成,空間秩序是賦予空間層次一個有意義的形…

獨「白」 之境 MODERN VS. TRADITION
TEXT=Ting Chu PHOTOS=AUER WEBER
教育與建築皆是人性化打造,新與舊皆由眾人目光而定,符合創新思維下的思想,將付諸實現,透視建築與教育的融合,平反新與舊的雜陳。
如同穆勒所說:「現在一切美好的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設計將抽象思維揮灑於實體空間,拓展無限可能,創新融合新舊概念,Learning…

共有.走出去!
TEXT = DFUN編輯部
設計思維就如同敏銳的觸角,隨著時代更迭,感知著環境與人們的變化,進而為人們開啟新的生活方式。面對在地化的新趨勢,邵唯晏認為,空間的設計不應該只是豎起高牆,將裡和外果斷地隔絕,切割環境和建築的連結,而是應該嘗試模糊冷硬的邊界、進而拓展共有空間。這樣翻轉空間的新思維,成為當代民宿設計的另一抹風景。
看見空間的本質
從「築」字的解構,將設計研究室命名為「竹工凡木」的巧心,道出邵唯晏做設計的核心觀念:每個設計師要看到別人不能看到的,而不是自己表面那層的意義。在邵唯晏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