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號人物】蘇振輝|因為愛所以我有責任
1980年楠弘國際董事長—蘇振輝為了創業參加一個考察團,平生第一次出國,被歐洲的生活與文化所感動。對於臺灣與歐洲的差距之大感到驚人,那時他心中有一個天平,覺得不公平,因此下定決心要讓臺灣可以與國際在同一水平上。他開始致力於生活美感的耕耘,希望臺灣人在忙碌的工作中也可以懂得品味生活,讓生活美學化為日常一部分。蘇董認為臺灣與歐洲的差別在於歐洲人的生活美學是從小建立的,歐洲人不需要透過課堂來學習,因為這是他們的信念與文化,從穿著到建築以及應對,所有一切都是一種很自然的本能反應。

曾志偉 與大地對話的建築詩人
你將記得那變化莫測的溪谷,你將記得那些大地饋贈的禮物,那段時光似乎前所未有,又似乎一向如此:我們去那裡,一無所求,卻發現所有的東西都在那兒等候。----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

陶藝的雙人舞曲‧Claydies
TEXT=Gill Li PHOTOS=Claydies
堅持手作的意義是什麼呢?有些人是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有些人因家族事業的傳承,而來自北歐的Claydies堅持著手工創作只單純地為了一個喜歡「陶土手感」的理由。工作室以陶土的英文"CLAY"為構想,兩人把自己稱作Claydies,意旨熱愛陶土的兩人團體。他們喜歡陶土遠久樸質的歷史、熱愛它的可塑性、它不浮誇且真實地反映著創作者的想法。
與其說因為喜歡手作創作,倒不如說他們是因為喜歡陶土,而陶器製作的過程中大都需要手捏,而自然使然。以一種感性的狀態述說著生活中的意識形態,其柔軟敏感的觀察力,使作品被賦予故事,以往獨立創作陶藝,現在則連接著創作者、使用者、環境。
在裡頭最有趣的莫過於真實觸感(True…

敢於作夢的汽車設計師賴平
TEXT=Christine Chen PHOTOS=Pinky Lai、Porsche、翁偉中
「當然你需要有某些特質和才能,但如果沒有對的時機和地點,人生的道路就會完全不一樣。」-----保時捷前首席設計師賴平(Pinky…

朱弘楠的原生建築觀
「建築是讓世界存在的證據,不僅描摹城市輪廓,也讓居住者界定自身與他人間共享且親密的關係。」---朱弘楠

新一代建築大師 藤本壯介
伊東豊雄曾說,他追求的是一個不傳達任何意義的白,但藤本壯介(Sou Fujimoto)的全白,卻是有意義而非特定風格的色彩...

波希米亞溫式美學 溫慶珠
80年代,那時還沒有吳季剛、古又文,台灣對時尚極度模糊,成衣業正在起步,想擺脫毫無流行感的衣著只能走訂製路線...

歌雲 大研設計 張莉寧
TEXT=Viola Chen、Chinyun Kuo PHOTOS=大研空間室內設計研究所
自2010年成立以來,大研設計一路上掌聲不斷。成立的次年即以「寧靜文人山水…

敘事空間 禾磊建築.梁豫漳
猶記得十年前光點電影院於中山北路上的台北之家盛大開幕,原美國大使館官邸透過空間設計而被轉化成為台北都會中,一個集時尚、藝術與文化的場所,使台北人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