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重拾自信與尊嚴的地方工作方法學|陳冠華
29 年前,一位滿懷壯志的年輕建築師踏進了花蓮、臺東境內的沿海地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陸陸續續在當地完成了成 10 多件的個人住宅。這段歷程,讓他開始細細感受著土地、居民與空間的深刻關係,也反思作為建築師對環境帶來的影響。29 年過去了,陳冠華帶領一群和當年自己年齡相仿的學生來到屏東縣的潮州鎮,和當地鄰舍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抱持著慎重呵護的態度去記錄這些故事,作為尊重土地以及對在地居民的回饋。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席德進特展9/10池上見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特展即將於9/10開展,在他辭世40年後的今天,席德進的作品以展覽的形式重現於臺東,呈現他在臺灣30年間的畫風變化。

大地的織造 池上榖倉藝術館
2014年,台灣好基金會認養池上當地的閒置舊空間,開展了「池上藝術村」十年計畫。首位駐村藝術家的蔣勳,在這裡找到創作的能量;而負責改造榖倉的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老師陳冠華說:「這個藝術館,相較於我過去在花東的一些特立獨行的建築作品,我必須要對池上的村民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