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獨家直擊】日本授權展 系列2:以小觀大,從日本最大內容產業博覽會看藝術商業化
TEXT / Emily H.
本展覽以B2B的商業模式揭開藝術商業化的序幕,IP授權、作品販售、多媒體服務,藝術家、創作者與廠商的直接對話,讓內容得以變現。
Content Tokyo(コンテンツ東京)在2025/07/04完美落幕。這次展覽的內容橫跨六個領域,包含「LICENSING JAPAN 日本授權展」、「CREATORS’ EXPO 創作者博覽會」、「VIDEO & CG PRODUCTION EXPO 影片與電腦動畫製作展」、「IMMERSIVE TECHNOLOGY EXPO 沉浸式科技展」、「AD CREATIVE & MARKETING EXPO 廣告創意與行銷展」以及「COMMUNICATION DESIGN EXPO 傳播設計展」。
日本最大內容產業博覽會,鑑古知來
展覽內容多是企業對企業的內容推廣,包括企業合作、藝術家到授權商的垂直整合、多媒體的產出等⋯⋯消費者也可從這次的展覽一窺目前產業現況,現在就跟著DFUN深度解析此次展會。
Content Tokyo(コンテンツ東京)為日本現今最大內容產業博覽會,由RX Japan主辦。RX Japan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展組織者,他們從1986年成立以來一路穩步發展,目前已成為產業龍頭。Content Tokyo目前已經舉辦18屆,第19屆將會於2026年6月17到2026年6月19在Tokyo Big Sight(東京國際展示場)登場。每年台灣都會由台灣文化策進院(文策院)組織台灣館參展,將台灣IP內容推展至海外市場,為業界一大年度盛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Immersive Technology Expo沉浸式科技博覽會」第一屆的展出,集結了業界最前緣的技術,是Content Tokyo的一小步,也是虛擬實境商業發展的一大步,它讓更多業界人士看到沉浸式科技的商機及應用,將此技術落地執行,結束了紙上談兵的階段,而是將技術推廣到市場。

Content Tokyo日本內容產業博覽會(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Licensing Japan日本授權展——那些討喜的IP究竟贏在哪裡?獨家揭秘角色成功要素
現今IP蓬勃發展,各式各樣的角色都有可能是明日之星,在眾多版權商及藝術家之中,要如何讓自己拔得頭籌,其實可以從日本授權展略知一二。日本動漫轟動全球,各式各樣主題的動漫吸引了大批死忠粉絲,然而綜觀日本授權展會發現,大多數的成功IP,仍然是以動物進行衍生。卡娜赫拉、吉伊卡哇、三麗鷗⋯⋯這些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IP們都是動物,無一例外。由文策院帶領的台灣館更是如此,10個參展IP共有7個動物,這無疑展顯,無論在台灣還是國外,動物型的IP都能夠成為主流,且在繪製的時候大多會簡化其五官特徵,便於辨識、記憶。動物可以帶給人們可愛、療癒的感受,使用的情境也沒有限定,故是IP排行榜的常勝軍。
打造一個令人喜愛的IP之後,我們仍然要回歸現實面:在進行行銷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尤其是在台灣生存的IP該如何打進國際市場?擴張海外時多了語言隔閡、企業習性也不一樣,經營IP時該如何自處?我們特別訪問到台灣角色品牌授權協會理事長 鄭文福,他向我們提到當年紅極一時的「Keroro軍曹」,從零開始洽談到簽訂授權合約,耗時五年。這顯示將IP推向國際化的過程並不是短線任務,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他也提醒,當版權所有人或代理商在初期佈局商業版圖時,就該將海外市場一併考慮,而非臨渴掘井。

由文策院組織台灣館,進軍海外市場(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Creator’s Expo創作者博覽會——當藝術家步出象牙塔,現代藝術家的商業化
藝術家在人們心中,往往是浪漫且全心投入創作的存在,與現實的精打細算保持著一點優雅的距離,對金錢總帶著一種雲淡風輕的態度。然而當藝術家走出象牙塔,接踵而至的就是變現的問題。因此參加這個展覽的藝術家通常已經擁有商業化的意識,此段將統整此次展會多次出現的藝術類別及涉及產業,藉以窺探目前社會現狀。
Creator’s Expo最大宗的創作類型為插圖,而插圖又以兒童插畫為多。日本是個相當在乎教育的國家,因此教育類型的內容一直都有商機。其中有幾位藝術家提到了防範教育,近些年來全球的自然環境每況愈下,日本更是天災連連,故國內無論是政府機關或民間團體都上緊發條,希望預防勝於治療,因此災害防範及應對的內容逐漸在市場上展露頭角。
綜上所論,因為每個種類的創作者都開始重視商業化,故我們在展場可以大量看見兒童插畫、災害防治、次文化的結晶,這個現象也反證了藝術家正朝著市場取向靠攏,那些需要細細體會、共鳴門檻較高的創作,似乎正逐漸在大眾文化中退居幕後,商業化及藝術行銷逐漸成為市場大宗。

創作者博覽會入口(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沉浸式科技與生活藝術的結合,虛擬實境的商機
科技的發展始終是為人類服務,沉浸式科技亦然。隨著技術日漸成熟,能運用在日常中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這次沉浸式科技博覽會有插畫角色設計公司Kyoda Creation(株式会社 京田クリエーション);和政府機關協作工程研究、災害應變等解決方案的3D VR 模擬技術FORUM8 日本東京軟體公司;以及用於打造真實感的汽車體驗環境DriveX等公司,讓現場充滿未來感。然而談到沉浸式科技,就不能忽視近期總是引發熱議的話題:虛擬實境演唱會。
知名男星車銀優,透過威秀影城及AmazeAR共同打造的首場虛擬實境演唱會,一上映就引發話題,包括韓國知名虛擬5人男子團體PLAVE,他們以3D模組進行動態捕捉,真實呈現團員動作,這些都是屬於沉浸式科技的一環,展場中也出現許多可互動的虛擬場景,透過各式各樣的運用,也讓我們得知現在科技與藝文的結合將可以擦出什麼火花。

沉浸式科技博覽會現場(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透過Content Tokyo(コンテンツ東京)走在市場最前線
能在此展覽中展露頭角的皆是業界的佼佼者,故本次展覽可以帶領觀展人走在產業最前線,並可以透過展覽看見日本奠定國際龍頭地位的立足點,供世界各國觀摩及交流。展覽現場門庭若市,也看見各個企業的先驅技術及想法。
對台灣來說,Content Tokyo並不只是一個觀摩的窗口,更是台灣立足亞洲甚至國際的起點,透過這場展覽我們可以與世界接軌,打開眼界之餘也能有機會將觸角延伸至海外市場。
更多相關報導也請繼續鎖定《DFUN設計風尚誌》,我們將為你帶來更多深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