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購物也收藝術?!數位時代不可不知「NFT」!即將迎來蘇富比舉辦《Natively Digital》加密藝術品專場

自虛擬貨幣市場概念誕生,到現在世界大咖紛紛宣告投資比特幣、以太幣市場,還有許多延伸出來的的多元虛擬貨幣系統,讓虛擬貨幣市場走勢呈現如同雲霄飛車般直上雲霄,目前還說不準其高點到底在哪,甚至無法像股票市場被專家高度精準預期各種起伏,而「NFT」誕生七年來,讓你的比特幣不再只是比特幣,能夠轉變價值變成未來時代的數位藝術品!同時去中心化與非同質化,世上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明天即將在蘇富比藝術空間線上展售,只有八天讓你收入麾下!

抽象與真實的拉扯錯置 深埋血液中的藝術靈魂《Neo Baroque血液裡的浪漫》將於臺北上海Bluerider ART雙城開展

秉持「藝術豐富美好生活」的信念,致力於讓藝術真實紮根於生活,持續提供高品質的專業收藏服務,以多種涵蓋知識性及趣味性的對話、探討不同文化間美學、思想及表現型態,傳遞藝術真諦的Bluerider ART,宣布即將於明日6.1(二)推出《Neo Baroque ⾎液裡的浪漫》,首度與藍騎士上海藝術空間(Bluerider ART, Shanghai)共同策展,展出藝術家Thierry Feuz(西瑞.菲茲)的最新創作,在臺北、上海雙城開展,也同步提供線上展廳,居家時刻也不會錯過!

藝術的數位學習殿堂來臨!國美館推出官方作品線上導覽,把藝術送到家!

從去年開始,各個學習領域因應疫情推出線上學習課程,讓大家能夠在家也不耽誤學習進度,如今面臨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日期延長至6月14日,現在代表國內藝術領航者的國美館,也推出24小時不打烊的「線上藝術資源服務」,把藝術送到家,藝術的數位學習殿堂來臨,提供教師與民眾豐富的線上教學輔助資源。

依然正向,依然期待!給未來的自己一個全新度假提案,世界依然充滿希望,一起巡禮2021全新酒店

我們都知道疫情居高不下,每天兩點迎來的是忐忑心情,不過也因此看到多少人不畏環境的挑戰,勇敢向前,轉型,再出發!那我們是不是也能保持正向,依然對未來抱著期待、想像,滿懷希望地描繪更美好的世界,更美好的自己?現在讓我們帶領你巡禮世界上的全新酒店,給未來的自己,規劃一個全新度假提案,快找到專屬你的漂亮日子,然後留進人生清單裡吧!

宅在家看更多展!一鍵直擊《巴塞爾藝術展》,首站香港強勢回歸!

近日疫情備受關注,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待在家減少出門,幸好拜科技所賜,我們仍然可以透過網路雲端藝遊全世界。世界級藝術盛事「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去年因疫情推遲一年,終於首站香港,重磅回歸!打破線上線下虛實平行,於5月19至23日強勢登場,香港旅遊發展局更趁勢推出「藝術文化.就在香港」活動,整合巴塞爾藝術展、Art Central以及鹽田梓藝術節等活動,讓我們宅在家看更多展,國際漫遊藝遊未盡。

躁進年代總是健忘,重返20世紀啟蒙之鑰

在瘋狂競速,不斷求新、求快、求變的躁進年代,不禁想起日本文學家這麼一句話:「刪除過去的任何一個瞬間,都不可能成為今日的自己。」躁進年代總是忘了是過去成就了今日、是過去立體了未來價值。而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22年將迎接百年校慶,舉辦「啟蒙」特展,50多件1922年到1955年臺北高校和省立師院時期19位藝術家珍藏畫作重現於世,訴說師大長久以來扮演臺灣美術教育重大「啟蒙」之鑰,從中看見臺灣藝術當代發展軌跡。

詹朴繼虛擬鏡像登倫敦時裝週後,借董陽孜《讀衣》終章,以『湍流』回應時代之流

由當代藝術家董陽孜發起的《讀衣》五年計劃,2021年邁入終章,以結合書法藝術與時尚的概念和台灣服裝設計師合作,其中,去年以《凝視鏡中之花》聯手金馬得主,打造鏡像虛擬世界而躍上倫敦時裝周登場的詹朴三度參與,借「湍流」敘述時間的微觀與巨觀,領觀者將時間化為單位,思其亦無限亦微小,進而以時代之流以遠觀之,詩性寓意著當前的動盪不安、急流與漩渦,也僅是另一次浪起浪落。

當代藝術家董陽孜《讀衣》以『至大無外』回應終章!無畏無限,終將叩響下一序章

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面對《讀衣》五位參展者一一說道參展所感所學,得到諸多感謝之餘,反更感謝參展者們將其想法實踐,最終,依然以充滿大無謂的能量氣場說道:「假如認為我這老人家還可以玩,我隨時在準備挑戰。」全然回應了這屆《讀衣》『至大無外』的命題—「無限制、無盡藏、無處不在、無所不達、無可限量」,相信,沒有所謂的結束,期待董陽孜老師再次叩響下一序章。

第十屆松山文創學園祭「實.穗」 5月5日正式開跑

松菸成立以來一直都是扶植文創人才的基地,從開幕以來舉辦「學園祭」至今,已迎接到第10屆,共有94所學校及127校系、超過500檔的設計、時尚、都市與景觀、建築設計及大眾傳播等主題畢業展,吸引近200萬來自業界及專業設計人士到松菸發掘明日之星。如今文創已成為競爭十分激烈的產業,有些人跟隨著潮流做文創,有些人則是真心喜愛臺灣文化,透過文創讓大眾更加了解臺灣。無論如何,都更需要一個完善的平台讓這些默默為文創耕耘的人才被發現,因此每年「松山文創學園祭」對文創產業而言都是收穫滿滿的豐收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