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獨家直擊】日本授權展 系列4:「不迎合」才能殺出血路,本土IP出海的關鍵思維
Text / Emily.H
文策院每年都帶領不同IP進軍海外,除了讓本土IP獲得更多商業機會,也讓國際看到屬於台灣的文化實力。然而面對全球各大知名IP,台灣要如何找出自己的優勢?「不迎合」才能殺出血路!
2025年日本授權展,於7月2日,正式在東京盛大開展!《DFUN設計風尚誌》帶您直擊展場現場。除了為人所熟知的吉伊卡哇、三麗鷗、卡娜赫拉等人氣IP以外,本次最大的看點還有由文化內容策進院帶領的台灣館。台灣館的參展者都是台灣本土的IP創作者,內容引人入勝,也讓台灣創意躍上國際,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2025日本授權展 台灣館 開展記者會(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內容種類多元,顯示台灣IP的多角化經營
本次台灣館以「傳遞台灣的美好」作為展場主題,結合郵票的概念及意象,讓角色成為傳遞美好的媒介。這次入選的名單種類多元,包含插畫、藝術家、潮玩、動漫、LINE貼圖等⋯⋯彰顯台灣的創作種類並非單一,在各個面向都擁有人才。參展廠商包含好想兔、章魚熊、饅頭家族、胖鯊魚鯊西米、等⋯⋯都是台灣能見度極高的IP。此次共有10個台灣IP參展,攤位所在位置位於展館中間,人潮絡繹不絕,記者會更是座無虛席,足見台灣IP的多角化經營相當成功。

以「傳遞台灣的美好」作為展場主題,結合郵票的概念及意象,讓角色成為傳遞美好的媒介。(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本土IP的挑戰,專業經紀人談「不迎合」的哲學
文策院每年都會評選幾個IP組成台灣館,今年也不例外。被各個國際大型IP包圍的台灣館,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中突破重圍,極具潮玩公仔及模型開發商機的塗鴉藝術家 BOUNCE的經紀人喬瑟夫,透露他從業15年來總結出的結論:「保有自己的特色,不過度迎合市場」成為關鍵。
商業化的過程中逐漸迎向市場取向是必然的發展,然而縱觀台灣IP,過去幾年流行的內容,許多都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中,以LINE貼圖為例,過去幾年大家常看到的「軟爛」、「厭世」、「醜怪」風格,隨著流行淡去之後,這些類型的IP也逐漸消失在大家眼中,即便是當時相當風行的角色,也因為過度依賴市場需求,而忽視自身特色。在流行退去之後,無法創新的角色自然就會被淘汰。
訪問到幾位經紀人及藝術家,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提到「獨特性」,這也是文策院在此評選中相當看重的指標,這次的品牌徵選,評審都是日本本土的專家及業界專業人士,由他們來評選他們眼中日本所缺乏的IP,而角色在台灣自帶的流量也是重要的,國外的代理商從零扶持一個角色所需的成本比較高,站在商業考量上,若本來就有一定的社群量能,推展上也會比較吃香。

2025日本授權展 台灣館 胖鯊魚鯊西米 攤位(photo credit:DFUN編輯部)
拓展國際視野,佈局國內外市場
台灣角色品牌授權協會理事長 鄭文福,指出現今台灣IP創作者普遍的現況:在台灣可能已經有一定知名度,但在海外卻未必。然而許多IP卻沒有將擴張海外市場放進自己的商業版圖。
都說有人潮才有錢潮,對於角色IP而言,人口數及生育率是重要的指標,要如何讓自己的角色在海外成功,國際觀是不可或缺的視野。如同上段所論,社群量能也是國外代理商的評斷標準之一,每個國家使用的傳媒工具都不盡相同,中國多使用抖音、小紅書;日本多使用X(前Twitter),故台灣的經濟人在經營台灣的社群工具時,也應該同時兼顧海外發展,具有國際觀、前瞻性將會是勝負的關鍵之一。

藝術家BOUNCE 棒斯與攤位 合照 ( photo credit: DFUN 編輯部)
IP的發展揭示了藝術創作最直接的商業模式,文策院的努力推動更是將台灣原創角色推進國際視野。IP的發展道阻且長,需要政府與民間機關共同努力。文策院率領的台灣館已在近幾年打頭陣,將本土IP推展至國際,並取得更多海外合作的機會,未來藝術家及經紀人應重新檢視自身事業板塊,政府則應與企業共同支持台灣本土IP,雙方各司其職,為台灣IP打造更友善且美好的版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