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獨家直擊】日本授權展 系列5:下一個奈良美智是誰?盤點10位值得關注的新秀藝術家(上)

在東京,我們看見一群尚未被市場全面擁抱的藝術家,正用各自獨到的視覺語言,悄悄編織屬於未來的美學輪廓。

TEXT / Krystal C.

每年夏季,東京國際展示場(Tokyo Big Sight)都匯聚來自全球的創作者與產業專業人士。作為 CONTENT TOKYO 的重要展會之一,Creators’ Expo Tokyo 涵蓋插畫、漫畫、遊戲開發、平面與書籍設計、聲音創作等多元領域,呈現日本流行文化與設計實力的當代表情,也逐漸成為亞洲內容產業的關鍵舞台。

 

在本屆展覽中,有一群年輕或仍在市場邊緣探索的藝術家,透過獨特的筆觸與題材,展現截然不同於既有潮流的個性。他們或許尚未成為國際藝廊追逐的對象,卻在作品中顯露了打動人心、引發文化共感的潛力。以「誰是下一個奈良美智?」為引,特別盤點東京授權展上十位值得關注的新秀藝術家,透過他們的視覺語言與幽微主題,或可窺見未來美學的一角。

**排名不分先後**

 

RUGOSN(如歌森),孤獨也帶點甜的怪物們

RUGOSN 是一位為角色注入生命的藝術家,親自操刀插畫、漫畫、動畫到立體公仔,透過全方位媒材構築獨屬於她的敘事宇宙。代表角色 DINO,彷彿集結她對電影、歷史、特殊化妝、機械、太空與音樂的所有熱愛,將內心的幸福感與幽微孤獨一同具象化。她將童年目睹父母精神疾病掙扎的記憶,昇華為《DINO COMIC (space time)》中繽紛卻帶點荒誕的畫面——以鮮明色彩包裹陰影,讓孤獨與疼痛在幽默筆調中悄然浮現。

《DINO COMIC (Space Time)》封面。(Photo Credit: RUGOSN / @rugosn_artwork)

 

她說自己的畫畫世界是「色彩、心動、毒氣」,在甜美可愛的外表下,總隱約藏著刺激感與細膩刺痛,那股「在視覺美感裡埋下一點不安」的手法,使她的作品能跨越文化與世代,引發共鳴。她憧憬能與 Tim Burton 共享暗黑童話,也嚮往 Louis Vuitton 將色彩、旅行與故事性織入皮革與秀場的魔力。更令她神往的,或許是台灣——廟埕、神明、夜市燈火,以及人們對原創角色那種幾近信仰的愛,都讓她迫不及待想看 DINO 會如何被在地重新書寫。

RUGOSN 筆下的自己。(Photo Credit: RUGOSN / @rugosn_artwork)

 

對 RUGOSN 而言,創作是感情與記憶的可持續性計畫。她不追逐潮流,只願角色能像一盞長明的小燈,在某個見證孤單或溫柔時刻的心底,靜靜亮著。

藝術家如歌森。(Photo Credit: RUGOSN / @rugosn_artwork)

 

PEPI YASUDA安田ペーピ),愛與連結,是他畫筆永遠的方向

北海道出生的藝術家安田準,曾在醫療體系中擔任精神科治療師。27歲那年,他毅然辭職,帶著畫筆獨自踏上世界之旅,才真正體會到:「畫畫是自己最愛、最無可取代的事。」那段與各地文化、人們對話的經驗,成為他創作上不可抹去的溫度與底色。

PAPI YASUDA 個展現場。(Photo Credit: PAPI YASUDA / @pepi_jun)

 

他將「愛」視作創作最根本的起點,認為那是人類所有行動與語言的核心。這份情感自然流淌到他的作品裡,無論是沉睡的孩子,或是盛開的花,都指向生命被滋養後再度傳遞他人、如春光般的溫柔。他的代表作《Toward The Springlight》便以此為題,透過明亮卻帶著靜謐的色彩堆疊,描寫母親的愛如何在孩童的夢裡悄然綻放。

PAPI YASUDA《Toward The Springlight》(2025,910×727mm,acrylic on wood panel)
(Photo Credit: PAPI YASUDA / @pepi_jun)

 

安田注意到台灣、香港、泰國對藝術的高度關注,認為這些地方將孕育更多年輕與新銳的藝術家,也希望未來能在台灣舉辦個展或群展。他期待有天能將畫筆帶到這裡,開啟一場屬於花、愛與連結的展覽,讓更多人看見那潛藏在春光裡、安靜卻恆久的溫暖。

PAPI YASUDA個展作品。(Photo Credit: PAPI YASUDA / @pepi_jun)

 

Kanako Nakamura中村加菜子:在色彩裡開懷大笑的時尚藝術家

旅居倫敦的經驗,讓日本藝術家中村加菜子(Kanako Nakamura)深深著迷於文化與多樣性的並置。歷史與前衛在街角同時呼吸,不同膚色與語言的日常共存,都成為她作品中自由氣息的養分。這樣的底蘊,轉化成她筆下毫不拘泥於年齡或規範的女性,她們自在地在畫面上穿梭,自信展現獨特的風格與態度。

藝術家Kanako Nakamura。(Photo Credit:Kanako Nakamura / @kanakonakamura.555)

 

她說,大阪自小耳濡目染的「笑文化」與幽默,讓她筆下總流露輕快與自在,珍惜快樂、多樣性,也提醒自己保持敏銳的感性。她偏愛用沒用到的布碎與老鈕扣、線材拼貼在畫上,讓永續不只是題材,也成為作品的材質與肌理。她說這也是她對永續時尚的呼應,將未被珍惜的物件重新安置於藝術中,賦予全新的故事。

Kanako Nakamura《City Girls》(2024,1167×911mm,Acrylic on fabric and mixed materials)(Photo Credit: Kanako Nakamura / @kanakonakamura.555)

 

她的畫筆還蘊藏著大阪人獨有的幽默感與對「笑」的熱愛。就像她看見奈良美智一邊聽搖滾音樂一邊作畫的紀錄片時所領悟的:最重要的是誠實回應自我的感受與日常,讓那些小小的悸動自然發酵。未來,她希望把這樣融合傳統與當代的視覺語言帶到台灣,探索夜市與節慶裡的繁複服飾與人情風景,將亞洲的多元故事編織成更豐富的畫布。

藝術家Kanako Nakamura的其他作品。(Photo Credit:Kanako Nakamura / @kanakonakamura.555)

 

eskimo(Jin Watanabe 渡辺仁):「可愛只是開場白」— 他的畫要你想得更深

在 eskimo 筆下,一隻在玻璃杯中拼命喝水的企鵝,試圖延緩冰塊的融化。那是他《A Piece of Cake》系列的《Environmental Arrangement》,以可愛輕盈的筆觸訴說地球暖化,創造一種讓人難以忽視的違和感。多年設計經驗讓他深知概念比外觀更重要,也覺得設計師應該用技術與知識對社會盡點力。

《Environmental Arrangement》(Photo Credit:eskimo / @eskimodesigns)

 

他說,曾經看見許多以強烈畫面訴說危機的作品,童年時只覺得害怕,不會想掛在家裡。直到有了孩子,他開始想創作能讓親子在家中細看、討論、成長的作品,甚至在最近,孩子終於問起「這幅畫是什麼意思?」讓他覺得所有等待都值得。他說,也許哪天環境議題都被解決、他的作品不再需要,木板回歸土壤,就足夠了。比起追尋像誰,他更珍惜那份自我貫徹的勇氣,盼望透過色彩與質感,靜靜滲透更多家庭與孩子的日常。

藝術家eskimo(左一)。(Photo Credit: eskimo / @eskimodesigns)

 

藝術家 eskimo 於 Creators’ Expo Tokyo 的展會現場。(Photo Credit: eskimo / @eskimodesigns)

 

夢乃泉:與他的 POP’n COOL 角色宇宙

日本藝術家夢乃泉以自信、時尚與風格形塑他筆下的角色。他的創作從城市街角的觀察開始:那些在街頭上自在穿梭的人群,不論是髮色、衣著,還是步伐,都帶著無需他人認可的自我肯定。他稱自己的畫為「POP and COOL」,畫面亮麗卻含蓄,將尋常巷弄裡的風景幻化為帶有輕微挑釁的角色姿態。

藝術家夢乃泉代表作《POP ‘n COOL 2025》。(Photo Credit: 夢乃泉 / @yumeno.izumi)

 

代表作《POP ‘n COOL 2025》裡,他將一路走來的角色們集結,明快的筆觸與多層堆疊的色彩,彷彿低聲訴說著街頭的故事。夢乃泉細膩捕捉亞洲市場的喜好,他觀察到中國、韓國、台灣觀者不僅渴望熟悉的日本風,更熱切追尋原創性強烈的作品。未來他計劃把角色形象延伸至軟膠公仔與品牌聯名,期待與帶著酷勁的品牌相互碰撞。他相信繪畫的價值不在於比較優劣,而是能在畫中持續保有對生活的感謝,成為獨一無二的風格。

《POP ‘n COOL 2025》中的人物 Mary。(Photo Credit: 夢乃泉 / @yumeno.izumi)

 

下一個奈良美智,或是全新的自己?

這些作品或許還帶著未經打磨的銳利與幽微,卻正因如此,才顯得真實動人。誰會是下一個奈良美智?或許沒有人需要複製誰的路,因為真正珍貴的,是這些藝術家持續探索自我、回應時代的勇氣。未來,DFUN 也將持續記錄他們的故事,敬請期待不久後將推出的下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