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浴」言家|人類將重新出發
寓(浴)室如家,A house becomes a home。衛浴為居家療癒心靈最重要的場域,讓人舒適的衛浴是構成一個安心的家之基本元素。
近日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嚴峻,伴隨著自由的限制,家成了最重要的庇護之地,也是長時間陪伴我們的休憩地,透過與自己單獨的相處時光,讓人從內開始審視自己。這次疫情給人們上了一課,要我們學會放慢生活,減少對地球的汙染,重新感受自然的美。然而,浴室為家中最能放鬆身心、療癒心靈的區域,浴室的每一個墻隅都是氛圍營造者,透過每一個細節引領人們進入沉澱的狀態,然後重新出發。

面面俱到—視覺與性能的完美啟程
表面飾材就如同化妝品,可以使整個空間的美感加乘,凸顯細節之處。除了美觀之外,表面飾材也突破了許多設計方面的限制,像是原本不適用於天花板的石材與金屬,它們的樣式與質感都能以表面飾材的形式呈現出來。然而,由於近年來疫情的肆虐,富美家也一同致力於防疫,他們所研發出的面板可以高效抑制細菌增生,加上易於彎曲加工的性能,使富美加的表面飾材獨樹一幟,在業界裡更顯的面面俱到。

永續X跨界X跨時空 JustinXX 周裕穎穿越夢境《先驅者沙龍》帶來破時代時尚狂想曲!
每個時代都有時尚先驅者引領當代潮流,當這些人聚在一起,又會有什麼史無前例的火花?跨界鬼才周裕穎打造全臺首場結合舞台劇的時尚秀,以70%服裝秀、20%舞台劇、10%脫口秀的形式,將這個不可能的夢幻場面重現世人面前,表演致敬許多時尚潮流巨擘、逝世星殞的時尚先驅者,以二手衣物重新解構成為全新時裝,發掘服裝更多的永續可能性,延續每一個時代傳奇,將時尚大師精神用他創新、設計才華再現其絕華風貌!

詹朴繼虛擬鏡像登倫敦時裝週後,借董陽孜《讀衣》終章,以『湍流』回應時代之流
由當代藝術家董陽孜發起的《讀衣》五年計劃,2021年邁入終章,以結合書法藝術與時尚的概念和台灣服裝設計師合作,其中,去年以《凝視鏡中之花》聯手金馬得主,打造鏡像虛擬世界而躍上倫敦時裝周登場的詹朴三度參與,借「湍流」敘述時間的微觀與巨觀,領觀者將時間化為單位,思其亦無限亦微小,進而以時代之流以遠觀之,詩性寓意著當前的動盪不安、急流與漩渦,也僅是另一次浪起浪落。

當代藝術家董陽孜《讀衣》以『至大無外』回應終章!無畏無限,終將叩響下一序章
台灣當代藝術家董陽孜面對《讀衣》五位參展者一一說道參展所感所學,得到諸多感謝之餘,反更感謝參展者們將其想法實踐,最終,依然以充滿大無謂的能量氣場說道:「假如認為我這老人家還可以玩,我隨時在準備挑戰。」全然回應了這屆《讀衣》『至大無外』的命題—「無限制、無盡藏、無處不在、無所不達、無可限量」,相信,沒有所謂的結束,期待董陽孜老師再次叩響下一序章。

寶格麗御用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從飯店、工業設計到健身品牌Technogym風靡高端
義大利建築師Antonio Citterio 以經手世界各地寶格麗酒店、米蘭文華東方酒店而聞名,其強大創作能量跨界遍及建築、傢俱、傢飾、工業設計等領域,蔚為低奢極簡美學先行者。而今,Antonio Citterio更與風靡全球高端金字塔的義大利健身品牌Technogym合作,超越機能到工藝美學,一體成形打造Cardio(有氧)健身系列,於此同時,Technogym台灣旗艦店重磅登台。

第十屆松山文創學園祭「實.穗」 5月5日正式開跑
松菸成立以來一直都是扶植文創人才的基地,從開幕以來舉辦「學園祭」至今,已迎接到第10屆,共有94所學校及127校系、超過500檔的設計、時尚、都市與景觀、建築設計及大眾傳播等主題畢業展,吸引近200萬來自業界及專業設計人士到松菸發掘明日之星。如今文創已成為競爭十分激烈的產業,有些人跟隨著潮流做文創,有些人則是真心喜愛臺灣文化,透過文創讓大眾更加了解臺灣。無論如何,都更需要一個完善的平台讓這些默默為文創耕耘的人才被發現,因此每年「松山文創學園祭」對文創產業而言都是收穫滿滿的豐收祭。
-495x400.jpg)
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再啟航!《自然洋行》領航與大自然進行一場詩意共生建築對話
過去一年,在疫情無情延燒之下,延辦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在今年五月即將重啟航程,前往國際讓大家再次看到臺灣設計團隊對建築的思考、對環境的想像,這次臺灣館由《自然洋行》為策展團隊,以《臺灣郊遊》為題,引領人們重新思考生活本質,扣合這次大會主題「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與大自然進行一場人文生活與建築設計之間對話與交流,回歸原始感覺,沉浸於詩意場域之中。
Facebook 粉絲團
熱門文章 Trending Articles
#永續設計,未來已來#
DFUN 設計風尚誌,從設計到人文,從獨立到跨界。陪伴大家走過近18年的歲月,報導過許多領域的先鋒與大師,此次也希望能再一次的邀請大家,與我們攜手走過這最後一次的對話與聊聊「永續」的未來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