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聽空間】孫敬凡 一個音樂創作者愛的空間
對於1980、1990年代出生的臺北人,剛好在千禧年那段期間迷上東西洋音樂,那對於DJEric的聲音肯定不陌生,深耕電臺許多年,同時也是音樂創作人,在斜槓這個概念不普遍時,他就有著許多工作身分同時進行,我們很好奇有著雙重身分的他,他工作的空間到底有怎樣的秘密,怎樣的環境能夠讓他心無旁鶩地工作。

What’s NEW!2022巴黎M&O春季展 提出與自然共生的軟裝設計趨勢!
隨著科技大鳴大放,追求數位前衛的發展越來越快,我們回頭反思與自身的連結,回頭尋找最單純的渴望,人們尋找最原始的元素、最自然的素材,帶起原始食物、從原型出發的設計風潮。全球共同面臨疫情的動盪,更鼓勵所有人重新思考新的生活方式,設計界如即時雨,在2022年春季的M&O巴黎家居設計展,設計師、工藝家們回應人們內心深處的渴望,提出新生自然的軟裝設計趨勢,將為我們帶來更多靈感!

古蹟活化 北美館旁的好去處 MAISON ACME|圓山別邸
這裡真的很適合攝影愛好者、網美打卡。
ACME,這個名字大家一看,腦中都會浮現早午餐,肯定大家都沒想過它有朝一日會和古蹟有所關聯,過去十年被稱為台北故事館的圓山別莊,12月開始將有新的名字:「MAISON…

邊吃美食邊鑑賞藝術 Editions藝術平台展開為一個月的藝術風暴
THE STUDIO延續品牌精神,打造「相信藝術可以是每個人的日常」的藝術平台Editions,將更多價格親民的藝術品呈現給大眾。

用課本再造美感:新北市國中聯絡簿美感再造計畫
教科書是一個教育水平的底線,當課本變好,是整個社會基準線的提升。

從倉庫邁向育成中心 N24台北方舟帶來的空間進化
N24台北方舟,原先為台電中心倉庫群之一,那裏日治時期時,是臺灣電力株式會社松山工場,戰後變成了台灣電力公司的松山修理廠,而如今,它是台灣區塊鍊的育成基地。

閱讀空間 品味生活 成為自己人生的光
2021歲末,書盒計畫降臨Leclub,馬修、郭俠邑、楊力州、李明璁相約,暢享閱讀平庸之外~
紀錄片製作和記錄日常,不管是書籍還是影片,都是閱讀樸實無華生活,當中尋找珍貴之處,這就是生活最美好的地方。
郭俠邑表示自己愛書、愛閱讀,書可以深刻挖掘生活中的深刻;楊力州拿起《男人的歌舞伎町》,說即使是多年後,仍能感覺到補足了人生存課題下的珍貴之處。李明璁則是笑說自己是喜歡送過期雜誌跟書的人,甚至他還會送朋友出生年份一樣的書或雜誌,這些書像人一樣有確切的年份,紙本的年齡意義,與肌膚的互動都是值得保存的,這可以說是現今時代脈絡下,傳統與數位共存與框架外的嘗試。
馬修最後用一句話總結──沒有一艘艦船,能像一本書,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詩行,如此歡躍飛揚。

有肉六周年大改造 沙漠色裡見植感生活
「我們在五年前其實都是用禮品店來定義自己。我們自己是多肉植物設計跟盆栽搭配的禮品店。但現在的門市比較像是概念店。」
Facebook 粉絲團
近期熱門
#永續設計,未來已來#
DFUN設計風尚誌,從設計到人文,從獨立到跨界。陪伴大家走過近18年的歲月,報導過許多領域的先鋒與大師,此次也希望能再一次的邀請大家,與我們攜手走過這最後一次的對話與聊聊「永續」的未來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