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書店,而是小型雜誌博物館|薄霧書店

「薄霧」,諧音「博物」,不只是書店,也是一家小型雜誌博物館。焦點是以設計、生活風格為主題的各式雜誌期刊。這些雜誌不對外販售,僅提供室內閱覽。空間備有舒適的長桌椅、Wi-Fi、插座、掃描列印用事務機,並提供飲品。可以在這裡書寫、辦公、翻讀雜誌一整天,享有高品質的靜謐與品味環境。店主蔡南昇是知名的裝幀設計師,開設的書店特別著重店內空間質感,光線調控在明亮與幽暗之間的微妙帶,空間美學則介於現代與後現代之間,舒適感與美感間,猶帶點神祕氛圍。

在稻田裡開一間小書店|晴耕雨讀小書院

從桃園的中壢火車站招了一輛計程車出發,沿路上經過擁擠熱鬧的中壢市區,道路一旁站立著各式各樣的樓房,隨著路程的行進漸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手拿著手機搜尋 Google 定位,一邊看著周圍的道路狀況比對,那是一個連在地人都不太容易找到的地方。隨著我們越接近地位點,馬路也越來越狹窄,到最後只剩下一條單行道。路面也從原先平整的柏油馬路,變成有些起伏的泥土地。司機疑惑地看著眼前:「這裡真的會有店家嗎?」口頭上雖然繼續鼓勵他往前走,但是內心裡確實也懷抱著相同的不安。

獨立書店專題|為什麼實體書店應該繼續存在?-李惠貞專訪

未來是否還有實體書店存在的可能性?和實體書店屬於同一個生態鏈的出版業,也正在面臨閱讀市場萎縮的現實,紙本書籍不再是現代人獲得知識與情報的唯一途徑,新興的網路媒介與更多樣化的試聽體驗,正侵蝕著持續降低的閱讀人口。出版業與書店業,各自在不同的上下游裡躊躇這樣的環境變化。難道實體書店與紙本閱讀真的會消失嗎?本期的 DFUN 帶著大眾的共同疑問,除了邀訪出版社的資深編輯以外,也決定親自走訪一些實體書店,好好觀察他們面對眼前的市場變化。同時,也讓我們藉由這次的機會去思考實體書店未來的存在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