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純粹的品茗空間
TEXT = Tong Chien PHOTO = Shi Jian Tea
Brewing and Sharing,泡茶的時候,世界簡單了。-十間茶屋
台灣茶文化歷史悠遠,然而隨著世代交替,茶道傳統嚴謹的印象,予人難以親近的形象,也使得傳統茶文化愈趨式微。從去年於台北精華地段開幕即活耀在社群媒體上的十間茶屋,創辦人Franco低調不喜曝光,卻在你問起茶屋空間與茶品講究之時,毫不藏私地分享所有細節。
四合院裡的懷舊茶記憶
走進十間茶屋,沿著地板上的銅製時間軸前行,即可看見十間茶屋精心刻劃出的理念:Brewing and Sharing(沖泡與分享),十間茶屋的創辦人Franco說,他所做的所有事,都要回到這個精神裡。
印象中的茶屋,是幽暗嚴謹的神祕空間,然而Franco以明亮開闊的概念打造十間茶屋的調性,是因為想找回小時候坐在四合院喝茶的感覺。「在老家四合院裡,我們簡單擺張桌子,有茶壺茶具,大家坐在一起就開始泡茶聊天。」他想尋回的茶滋味,是一杯茶就可以帶來的情感交流。

沖泡與分享,是十間茶屋的品牌精神。
家中製茶已有150年歷史,Franco從小就看著茶葉怎麼採、怎麼烘,長大後跟著父親做批發,熟悉茶葉從種植、烘培、沖泡到銷售的完整流程;他了解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及氣候因素,熟知每一支茶的特性,也在國際茶會上擔任講師,卻不願神化茶道精神。Franco心目中的茶人,是沒有距離感,並將茶泡得好喝的人,而十間茶屋則實現他心目中的理想茶空間。

十間茶屋的年輕茶人,對茶既熱情又講究。
喝茶沒有距離 我們很透明
Franco與設計師太太Brenda花了兩年時間籌備,十間茶屋從店觀設計、茶葉挑選,到沖泡方式皆有著獨特風格。不希望茶屋產生讓人不知如何下手的感受,十間茶屋以通透玻璃外觀與清楚價目表讓人第一眼就卸下心防。為了讓現代人甚至是年輕人親近傳統,十間茶屋將空間主色調規劃為白色,並在小細節上透一點金,綴一點自己喜歡的土耳其藍,使得茶屋空間簡約清新。

十間茶屋打造開放式的品茶空間,天氣好的時候,甚至能夠坐出窗外。
「我們的茶不加多餘的東西,空間也是。」十間茶屋的空間大量留白,只擺放簡單的茶具,他們的茶不加糖、奶精與珍珠一切額外的元素,希望人們感受茶本身的韻味及香氣,讓每一個前來的人發覺茶被萃取出的純粹原味是如此美好。
「我們步調比手搖店慢一點,比傳統茶屋快一點。」十間茶屋留了店內三分之二的空間給客人,沒有桌子,只有窗旁的木椅,客人點完茶,習慣走走看看或坐著拍照,短暫停留卻能享有片刻寧靜。天氣好的時候,還能打開窗戶讓外面的空氣流通於室內,因為如此通透開放的空間,真的就會遇見有對街的人與茶屋裡的人打招呼,還原Franco小時候的飲茶記憶,茶與人、人與人之間,都沒有距離。
品茶 只有喜歡與不喜歡
不將傳統茶束之高閣,只關心:怎麼樣讓茶重新被大家接受?十間茶屋的名字是Franco女兒童言童語的意外,卻在往後充滿了意義。「十」象徵東西南北的交界,代表各地的人來到這個地方相聚;間是時間的交會點,代表了兩段時間的傳承,是十間茶屋想走出的新意義。
【完整內容請見《DFUN雜誌》2017年12月號】
新世代茶人Franco
家族於1860年開始種茶,已逾150年歷史,為南投名間鄉茶莊第五代的Franco擁有十多年泡茶經驗,看見台灣好茶面臨瓶頸,傳統茶道逐漸與現代人的生活產生距離,因此打造茶屋品牌「十間茶屋」,以時尚簡約的形象推廣純粹的手沖原味茶,吸引年輕世代前來品嚐,盼望再一次將台灣茶品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