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推薦好書!Housing the Friendship 建築書展百本絕版珍藏
TEXT=Cynthia Wu|PHOTO=文心藝術基金會
文心藝所位於台北內湖,為結合咖啡、工坊和書店的複合式藝文空間,自 2019 年成立以來陸續推出幾檔膾炙人口的精采展覽,推廣當代藝術,啟發觀者對當代藝術的想像。位於二樓的書店更是藝所的靈魂,囊括古今中外出版品,典藏了許多重要且絕版的建築書籍。本次「Housing the Friendship」建築書展邀請實踐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暨 Jr.Gang 建築研究室主持人漆志剛協同策劃,以建築為核心選書,再搭以藝術、文學、哲學、表演、設計、生活六類出版品,鼓勵讀者在此追尋自己的夢想之翼。本次策展團隊也接受DFUN獨家專訪,共同思辯「閱讀」在科技化時代的價值和意義。
Q:在這個資訊科技爆炸的世代,我們習慣從智慧型手機接收大量聳動、片面、時效性的圖片和訊息。「閱讀」對現代人來說的必要性究竟為何?什麼是現代人唯有透過閱讀才能得到的收穫、價值甚至解答?
A:「閱讀」是建構個人世界觀的必要過程,書籍本身即是精煉過後的知識結構,儘管本次書展我們並不是強調每一本書的「精讀」,而是期待以珍貴的相關書系的展示,牽引出當時大環境下的人物群像與故事,以及綿延不絕、串連至今的建築脈絡。「閱讀」所帶出的知識體驗不但較為完整,同時也可以很好的相互連結,建立起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故事。
Q:具有便利性又不會佔據空間的電子書已然成為新興閱讀媒介,許多書局漸漸從街頭消失,出版業甚至被稱為夕陽產業。「實體書本」在當今的存在意義為何?
A:籌備近一年的藝所書店,書店內除了建築選書之外,更增加大量建築絕版書籍。時間範圍從1920年起至今不等。同時重點也放在不同時代紙本出版品的印刷、裝幀技術上。「繪畫」是表達建築理論的一種重要手法,引領了當時風起雲湧的各樣思潮。本次書展的作品甚至包含多本純粹以「畫」為主的作品集,藉由當時最尖端的印刷套色、紙材的揀選甚至是浮雕的效果,傳達了對於知識傳承的慎重與寄託。對我們而言,實體書籍除了內容以外,製作過程本身所觸及的材料性、表現性也都暗喻了豐富的訊息,是電子書無法完全取代的。
Q: 對於關注藝術設計,但非建築專業出身的讀者,在本次「Housing the Friendship: 建築與書的友誼」展覽中,最推薦哪一本書作為入門呢?
A:由於本次書展中近九成皆為外文書,以下推薦一本中文,一本英文的書籍。
中文書推薦:庫柏聯盟—建築師的教育
《庫柏聯盟—建築師的教育》可以作為理解建築師約翰.黑達克(John Hejduk)的出發點。本書承繼1971年庫柏聯盟建築與藝術學院(Cooper Union)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的學生展覽,紀錄了自1972至1985年之間,建築學院學生與教職員的教育歷程。按照時間順序可分為:最初四年設計課的內容以及最後一年的畢業設計主題。這些主題彰顯了建築與文學、藝術跨領域間緊密的互動關係。
外文書推薦:Drawing Ambience
一本關於阿爾文.博亞爾爾斯基(Alvin Boyarsky)收藏品的專著:Drawing Ambience,展示了阿爾文.博亞爾斯基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系列繪圖收藏。他認為繪圖不僅是一種再現的工具,也一種建築形式。這本書匯集了許多當代傑出建築師和藝術家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扎哈.哈蒂(Zaha Hadid)、丹尼爾.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伯納德.楚米(Bernard Tschumi)等人。本書結合論述文字和重製的繪圖、印製品,讀者能透過本書一同探索這段遍及全球的建築變革與實驗。另一本我們推薦給英文讀者的書是黑達克作品的相關出版品:Vladivostok,該出版品是黑達克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曲,本書設計成一本與建築圖面相互參照的字典,追溯著一場歷時十年的東方之旅,從威尼斯、柏林到布拉格;從里加、貝加爾湖一直到日本海海濱的海參崴。以上的推薦書籍都收錄了精彩的建築作品與圖面,不只在內容上對建築師及他們的思想做了詳細的介紹,單看書中收錄的珍貴建築圖面便令人神往不已,值得細細品味。

「Housing the Friendship」建築書展 展場照
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甄女士表示:「文心藝所書店在成立之初曾獲贈一本黑達克(JohnHejduk)珍貴的絕版著作:《梅杜莎的假面》(Mask of Medusa),此書收錄了黑達克跨領域拓展建築前沿的精彩作品,為文心藝所這處凝煉藝術、建築與書籍的當代城市文化空間寄予了深厚的祝福。黑達克終其一生都在探索建築的另一面(the otherness of architecture),一個關於藝術與文學的詩性世界,他對建築的狂想及關注建築本體的思想體系,使他堅信建築能在每一個地方成為一項儀式,連結人的政治性與社會性。這意味著建築被視為一門交流的藝術,能對人的精神起到積極作用,而文心藝所的經營即以此為信念,也以此為目標。」今年適逢紐約庫柏聯盟(The Cooper Union)前院長約翰.黑達克(John Hejduk, 1929-2000)逝世二十週年,以及將倫敦建築聯盟(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AA)推向國際的前院長阿爾文.博亞爾斯基(Alvin Boyarsky, 1928-1990)逝世三十週年,本展除了響應全世界各地舉辦的紀念活動,更藉由 60 本應展而生的精選藏書,包含已絕版的當代建築師畫集 AA Folio 系列,揭露一段橫越大西洋兩岸、以書會友的動人情誼。經由兩位頂尖建築教育學者的前瞻視野,與現代設計對話,以此展望建築、書籍與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新頁。
書展策展人漆志剛表示,「藝所書店的目標是以『建築書籍的博物館』作為書店定位的期許,而展覽則是民眾美學教育的重要環節,我認為在台灣當前的發展脈絡下,建築堪為與當代藝術對話的號召,而文心藝所書店作為重要建築書籍的典藏重鎮,將成為台灣建築設計與教學傳承的搖籃。」透過出版鏈結建築實務與概念間的鴻溝是此二位教育學者的理想,而文心藝所書店意在守護這樣的理想,邀請有志者來到此地對建築時空作無盡探求。葉曉甄進一步表示:「建築有它脆弱的一面,極易受到市場、媒體、政策、資源等條件的制約,這讓藝所書店有了迫切存在的必要,唯有從閱讀中解放思想、拓展想像,並為建築點燃理想主義精神,方能扭轉我們的思維與工作方式,勾勒出嶄新的建築願景。」

文心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曉甄與策展人漆志剛合照
亮點書籍 a+u No. 53 1975:05 John Hejduk
本書是由日本建築與都市出版社於 1975 年五月出版 John Hejduk特集,收錄了由 Kenneth Frampton 與 John Hejduk 撰寫的文章、Hejduk 一系列的住宅作品、草圖等內容。2014 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設計臺南美術館二館的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在高中時因緣得見本書中 Hejduk 的作品,深受震撼而決定前往美國學習建築,後亦如願進入庫柏聯盟,成為 Hejduk 的學生(AR’84)。

亮點書籍 a+u No. 53 1975:05 John Hejduk
藝所書店現正籌劃的『藏經閣』區域,自世界各地搜羅了超過 600 本世所罕見且聲譽卓著的絕版建築書,提供預約翻閱服務;更多推廣計劃亦將循序啟動,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以書會友,除了回應當時當代建築創作者的熱情,更為現代建築人的建築旅程提供珍貴的知識燃料。

藏經閣 典藏絕版書籍
書展資訊
「Housing the Friendship:建築與書的友誼」
展覽期間:2020 年 7 月 5 日(日)至 10 月 11 日(日) 10:30-18:30
絕版書籍借閱辦法
開放時間:每週一次,開展後周五下午 2:30-5:00 間開放借閱,閱讀時間換算為 2.5 小時
預約方式:採 Accupass 活動通線上報名,分別於 7 月 5 日、8 月 5 日、9 月 5 日、10 月 5 日公告當月場次以供報名
活動須預先報名;每一場次以15人為上限,且預約保留20分鐘;更多即時訊息將於文心藝所官方臉書頁公吿。
《文心藝所 | Winsing Art Place》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 180 巷 10 弄 6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