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永續看見,金點設計】把臺灣在地元素烙在設計之上|BLOOM & 鳴日廚房

 

TEXT−Jeff Huang
PHOTO−金點設計獎、柏成設計、DFUN 

永續作為當代越來越重要關鍵字,設計也須一再思考如何融入並達到環境友善,廢棄材料再利用將會是未來各類產品產製的趨勢。本期 DFUN「金點設計獎特別報導」將聚焦於三組臺灣的設計師、共五組入選的作品,它們各異其趣卻都彰顯了臺灣閃耀著不凡之光的設計力,也都追求著永續再利用的精神,其中包含了:利用過往都被丟棄的牛皮製成家具、為老舊列車翻新找到另一段生命、用在地特殊工藝技法製成的童趣邊桌、將日常風景收進家中的廢物利用、多年不斷材料試驗後的淤泥重生。期待讀者能透過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創作歷程,能找到超越表面、遁入細節之中的發現及感動。

 

柏成設計邱柏文於 Le Club 接受採訪。

柏成設計所入選的作品,一個關乎於廢棄材料的再利用,另一個則是將老舊列車嶄新改造,兩者之間不謀而合的是都將循環利用的精神發揮其中,並且也嘗試對於在地的精神做出回饋,最終綻放美麗的花朵——《BLOOM 椅子》及《鳴日廚房》。 

 

跨洋而來卻結合臺灣元素的設計

在萬綠叢中開出的一朵粉紅之花,巨大而艷放,這並不是什麼珍稀品種的植物,而是一張以神戶牛皮所製成的椅子——《BLOOM 椅子》。由日本 Kobe Leather 委託柏成設計所設計的《BLOOM 椅子》,從外觀到內在都充滿著令人難以想像的元素:來自過往幾乎都會被丟棄的神戶牛皮,以及靈感來自臺灣慶祝用鳳梨彩球的外觀設計。 

 

《BLOOM 椅子》

 

遠從神戶委託的業主們一直覺得神戶牛的牛皮非常可惜,家喻戶曉的神戶牛用特殊的養殖方式形成大片油花,以肥嫩的口感聞名,但這樣的養殖手法卻使得牛皮變得非常地薄,因此可利用性很低,通常會被丟棄。擁有這樣的品牌,神戶牛的養殖者們當然也不想牛隻浪費身上的每一個部分,於是跨洋找上了柏成設計來一起思考如何利用神戶牛的牛皮。 

柏成設計主理人邱柏文告訴我們,他與事務所的設計夥伴在研究後發現神戶牛的牛皮雖薄,但它內部的纖維是很堅韌的,拉量跟扯量也是表現極佳。所以當他們在思索這種皮革的可能性時,能不能讓皮本身就變成一個可以支撐的表面結構,做成一個張開來就能夠撐起自身的主體,也成為了我們後來看到到面貌。 

 

《BLOOM 椅子》

《BLOOM 椅子》

 

一開始他們從自然元素著手,來想像它的外觀,像蜂窩的多邊形或者其他大自然中會出現的結構,最後才發展出《BLOOM 椅子》像鳳梨彩球的樣子,也就此納入了一些臺灣的要素在其中。由皮革交織成的孔洞,舒張開來就變成了一朵花,就連鳳梨彩球可以摺疊起來收納的特性也一併被納入了設計中。只要沿著圓心把它折疊起來,體積就可以縮到非常小,可以減少很多運輸的費用,包裝的廢料也得以因而減少非常多,也是其另一個兼顧環保的部分。 

雖然《BLOOM 椅子》看起來非常美麗,但總不禁讓人有些疑惑,這張椅子坐起來會舒服嗎?柏成設計做了不少 model testing,最後才成功撐起椅子的結構,坐起來的感覺也和它奇異的外觀給人第一印象有所不同,實際上頗為舒服,整個人躺進去就像被它擁抱一樣。《BLOOM 椅子》也被日本媒體定義能重新代表日本的皮的市場的未來,變成市場上非常有代表性的案例。 

 

《BLOOM 椅子》

 

Lead the Change. 

就像在地常常能見到的鳳梨彩球一樣,邱柏文認為在設計中納入有關地方、臺灣的關聯性十分重要。邱柏文說他很感謝臺灣,也希望利用地方關聯性去講一個故事,然後談屬於東方和臺灣的設計論述。這也能連結到他們這次入選金點設計獎的另一個作品:《鳴日廚房》 

《鳴日廚房》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體驗,50年的老舊莒光號在這樣的改造中重獲新生,變身成了「鳴日號」,而上面的《鳴日廚房》搬進了全套的廚房、廚師與新鮮的食材,沿鐵軌拜訪臺灣被遺忘的小鎮。隨著臺鐵的緩慢步伐,一邊欣賞的臺灣的美景、享用著臺灣的美食,一邊環繞著臺灣。 

 

《鳴日廚房》

 

最初之所以會開始「鳴日號」,是因為2019年邱柏文看見了臺鐵環島之星的設計被廣大批評,心想與其跟著出意見,還不如幫忙做些改變。於是寫了提案四處找朋友連絡上了主管機關,並開始了這一個全新的設計改造案,「Lead the Change. 覺得哪邊做不好,就直接去做。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講,要抱怨可以,可是你要有答案,更好的就是直接去把答案說出來」他這樣說道。 

 

《鳴日廚房》

 

而《鳴日廚房》則是數年後的鳴日號再升級,要改造成一個全新的餐車意味著屋頂系統包括空調、喇叭、燈光等等全部都要重新設計。不只燈可以手動去扭轉塑造它,連餐椅都是特別設計,因為椅子必須固定在地上,切出60度角的把手讓人可以方便進出,面山及面海的窗戶配合景致的不同也設計成了不同的高度。邱柏文說之所以能夠這麼成功,仰賴著施工方、設計方,還有業主臺鐵非常努力地三方溝通。不少政府單位不算是非常好溝通,可是在這個案子中,大家都有保持一個互相學習的狀態。 

「鳴日號」載著《鳴日廚房》去到各個地方,讓旅客們吃到了當地的食材,甚至停在一些已被人遺忘或者已經杳無人跡的車站,不只是吃吃逛逛,而是與地方關係結合,邱柏文覺得這整件事非常地具有意義。我們永遠可以去生產新的火車,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能想像一個新的 busniess model 讓舊的東西產生新的可能性,創造有關歷史及文化的故事,《鳴日廚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許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鳴日廚房》

《鳴日廚房》

 

一個好的設計得以觸動人心 

《鳴日廚房》已經拿到不少獎項,邱柏文為此感到十分高興,但其實是希望報導能讓全世界知道臺灣,然後來看看風景及更多不同臺灣的內涵。而對於這兩項入選金點設計獎的感想,他跟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是關於一個臺鐵員工,他的女兒覺得爸爸修車常常渾身髒污,因而不太願意跟他講話。直到有天女兒看到照片中的父親站在鳴日號旁,便問父親怎麼會站在這台車旁,這位臺鐵員工告訴她女兒自己是修這台車的,女兒似乎開始用一種「英雄」的眼光重新去認識爸爸,從今後也比較願意敞開心房與父親對話。故事觸動人心外也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好的設計,不只是改變了一個商品或空間,還能如何地去改變一個人的認同。 

在這兩個作品的案例中,除了利用永續性來思考設計是很重要的外,邱柏文想利用《鳴日廚房》讓政府了解設計可以改變很多事,也想透過《BLOOM 椅子》讓臺灣的設計師知道其實臺灣是很有設計實力的,甚至可以跨海跟別的國家合作,讓更多人知曉臺灣的風景及底蘊。

 

《BLOOM 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