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直擊iF設計論壇|設計會動、會說話、還能改變世界
TEXT / Krystal C.
在2025 iF Design Trend Conference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意實踐者——Shane Griffin與Liza Enebeis,分別從3D虛擬藝術與品牌動態設計的角度,勾勒出設計未來的樣貌:一個融合科技、藝術、人性、情感的全新世界。
用3D說故事的人 一窺Shane Griffin 的創意宇宙

(圖片授權:iF DESIGN)
來自Grif Studio的導演暨視覺藝術家Shane Griffin,以「3D、藝術與產業的交會」為題,分享他如何將超現實主義思維,融入數位設計與產業合作中。他提到,自己從動畫、數位教材到大型3D影像專案,始終秉持著「工匠精神」,樂於在視覺世界中「建構不可能」。
Shane 以代表作品《Forwardism》為例,詮釋了設計如何重新定義形式與空間。他與團隊將古典雕塑的語言,用數位建模與CNC製程技術在實地場景中重塑,使虛擬與現實無縫交融。他也談到如何從達利《記憶的永恆》中獲得靈感,將二維畫作立體化,創建一個可以「走進去」的超現實世界。

(圖片來源:Grif.Studio)
對 Shane 而言,技術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想像的橋樑。
他說:「設計未來,是不斷突破材質、尺度、視覺邊界的過程。每一次建構虛擬世界,都是對現實世界的新提問。」
從視覺到節奏:Liza Enebeis的品牌節奏學
隨後,來自荷蘭 Studio Dumbar/DEPT® 的創意總監 Liza Enebeis 帶來了截然不同但同樣前瞻的分享。她指出:「現今的品牌,不應該只是一張靜止的LOGO,而應該像人一樣有呼吸、有聲音、有情感。」

(圖片授權:iF DESIGN)
Liza以她在 Amsterdam DNA、Instagram 動態識別設計,以及 League of Legends 世界賽視覺系統的經驗,說明了如何透過動態影像與聲音,賦予品牌人格與節奏。她認為,品牌設計需要像編導一場演出一樣,讓標誌、色彩、聲音與行為共同演繹品牌的靈魂。
更重要的是,Liza強調,創新不是被動等待,而是需要主動實驗與行動。她分享了自己工作室推動的「實驗室Lab」制度:每月定期進行跨領域技術練習,從材質建構、動態行為模擬,到聲音觸發設計,打破原有框架,讓創意在不斷變化中保持鮮活。
她說:「工具會不斷改變,但真正重要的是創造力本身。探索,才是唯一能讓我們一起前進的方式。」
設計,正在變得更加有生命
跟著 DFUN 鏡頭,無論是 Shane 用3D科技敘述超現實的故事,還是Liza用動態與聲音塑造品牌的人格,兩位創作者在論壇中不約而同指出:設計未來,不只是形式,更是行為、情感與想像的交織。
在科技高速進化、人類情感不變的今日,設計不再只是物件或畫面,而是生動的體驗,是動態的敘事,也是跨越物理與虛擬邊界,重新連結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