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咖啡遇上鐵軌與經典台式建築」新豐火車站星巴克
TEXT=Christine Kuo PHOTO=星巴克
年老的屋子、鄉鎮之所以有它的價值,不只是因為歷經的時間累積,更是因為人內心情感與地景建築的連結,那些使用過的痕跡,還有每個刻苦銘心的片段,都是生活持續發生的寫照。在新竹的新豐火車站,由北往南的火車一班接著一班停靠或向前,數十年間不曾斷過,是當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指標。原本是木造站房的新豐火車站,在1989年改建為地上兩樓、地下一樓的現代化建物,近年因應新竹工業區通勤旅客增加情況下,另於南邊20公尺外興建新火車站,並於2014年正式啟用。佇立超過一世紀的新豐火車站,見證了物是人非及滄海桑田,而星巴克的進駐與再造用另一種方法續寫了車站歷史,保留了居民心中的精神指標。
百年車站改建,經典台式建築結合咖啡香味,品嚐懷舊新豐鐵道魂。
每個陌生的交叉點,譜出集體的共同回憶
不難發現,改造後的新豐火車站星巴克門市具有濃厚的經典台式風格,長方型的格局、謹然有序的柱子以及外部延伸出來的天花,車站原有的架構基本上都沒有改變,處處明示著台灣經典的傳統建築特色。外部黑色的區塊,是少數被改造的範圍,大門以及延伸出去的邊框使用星巴克一貫的黑色系,搭配簡約的外型與大片玻璃,建構起原本沒有的大門,做出內外的空間區隔,也使原本開放式的車站前門,整體結構更加完整與一致;而黑色在一片鵝黃中就像畫龍點睛一般,爲老舊車站多增添了一點時尚感,用最簡單的方式加入現代元素。
走進室內,因為少了中間的天花,加上立面的大片窗戶,使兩層樓高的室內明亮且溫暖。放眼望去是櫃檯上方搶眼的設計,一框框的木作方框接連排序就像引導火車的鐵道,隱喻鐵道木枕及門市的歷史由來,在台灣主導此空間設計的星巴克發展部主管經理更表示,除了模擬鐵道意象,這一片片的木框也是幻燈片,象徵著記錄了每個旅客的新豐火車站,就像是播放回憶與記憶的投影機。
魔鬼藏在細節裡
車站整體空間狹長,原是提供乘客暫留的空間,在轉變為停留時間較長的咖啡廳後,桌椅位置的安排也成為需要克服的困難之一,設計團隊巧妙的結合車站常見的等候區長型椅子,不僅變向節省了家具擺放的空間,也在設計上保留了原始的車站特色。立面上的大張玻璃窗,四個角以圓弧設計收邊,不僅呼應櫃台上的裝飾設計,也是對火車窗戶的模仿,讓坐在窗邊的客人有彷彿乘車四處旅遊的想像;室內的設計沒有一點不圍繞著「火車站」為出發點,其中的一面牆則以純粹的線條與幾何概念,互相交錯創造出車輪與軌道般的藝術圖騰牆面,質樸古拙的藝術牆面也為車站的年老歷史轉換新的印象。
整體室內空間延續車站剪票口的概念,一進大門的正前方便有另一扇門通往戶外座位區,戶外座位區簡直就是火車迷的演唱會VIP搖滾區,少了在月台等待相爭上車的乘客,且近距離貼近火車軌道,陽光徐徐的灑在木質調桌椅及大面積暖色磁磚,再配上陣陣咖啡香,正是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賞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