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場重磅演出全收錄!2025西九文化周登陸上海節目清單公開
今年6月,西九文化區跨境登陸上海,策劃為期兩週的「2025上海西九文化周」,攜手香港頂尖藝術單位共創六大節目,涵蓋音樂劇、舞蹈、粵劇與爵士音樂,帶來一場從維港延伸至黃浦江畔的文化對話。
2025年的藝術場景如同一座流動中的實驗場,跨界、跨域、跨感官的創作正在無聲發酵。展覽不再只是「觀看」的場域,而是一種包裹聲音、影像、空間與思維的複合式經驗。藝術家們透過作品不斷挑戰媒材的疆界,也引導我們重新思索感知與存在的可能。

《大狀王》(圖:西九文化區)
西九文化區 x 香港話劇團 x 滙豐保險承諾呈獻 音樂劇《大狀王》上海站
地點|上海文化廣場
日期|6月17–29日
《大狀王》集結香港音樂劇界頂尖陣容,由高世章作曲兼音樂總監、岑偉宗作詞、張飛帆編劇、方俊杰執導,主演包括劉守正、鄭君熾、丁彤欣等。為迎接巡演,全劇於2024年全球公開招募,成功延攬梁仲恆、袁浩楊、陳書昕等19位新成員加入,以上海站為首次亮相。

《爵士薈》(圖:西九文化區)
地點|上海 JZ Club
日期|6月19–21日
演出陣容包括:唱作女聲林愷鈴(Ashley Lin)、世界口琴冠軍何卓彥(Cy Leo)、風格融合多元的唱作人關浩德(Walter Kwan)及即興鋼琴家朱肇階(Daniel Chu)。四位音樂人將以個人特色帶來原創作品與爵士詮釋,從流行、靈魂、福音到純粹即興,各展所長。
節目亮點包括林愷鈴以爵士風格詮釋經典流行曲與爵士名曲改編;何卓彥攜樂隊即興演奏原創與改編曲目;關浩德與四重奏帶來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全新創作;朱肇階則以「古今中外」與「即興精髓」為題,展開多場主題演出。

《霸王別姬》(新編)(圖:西九文化區)
地點|上海宛平劇院
日期|6月20–21日
戲曲中心將攜手上海宛平劇院於當地上演兩場小劇場粵劇《霸王別姬》(新編),呈現傳統與當代交融的舞台美學。《霸王別姬》為戲曲中心首部委約及製作之作品,細膩描繪項羽與虞姬之間的情感糾葛,並透過當代舞台語言為經典故事注入新意。
該劇自推出以來屢獲肯定,曾受邀參演多個亞洲城市藝術節,並榮獲多項殊榮,包括2022年「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40年影響力榜單之40台劇目獎」、2017年度「最佳小劇場戲曲獎」、及多屆北京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優秀劇目獎。

舞✕武劇場《凝》 (圖:西九文化區)
地點|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
日期|6月21–22日
《凝》回歸最原始的身體探索,是一個跨越中國舞蹈和武術的舞台表演作品。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及多位舞蹈員,自2018起,跟隨武術師傅學習南方武術,重新感悟形體內外、線條律動與東方哲理的關係,取中國舞蹈與南方武術之精粹,合作編創出傳統中見新意的舞作《凝》,作品於2020年網上首演,及後到訪不同城市巡迴演出,包括北京、新疆、深圳、泰國曼谷、日本東京及金澤、澳洲悉尼、馬來西亞檳城等,備受矚目。
地點|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與大堂
日期|6月18–22日
《鳴》(獨舞版)改自盤彥燊2023年由西九委約編創長篇群舞作品《鳴》,作品概念由盤彥燊於2016至2018年「國際創意交流──香港 x 芬蘭」駐留計劃期間構思及發展。盤彥燊的編舞概念自成一家,深受道家的「氣」及五韻、液態身體等的身心哲學實踐影響,是此作品引領觀眾打開感官,反思我們與生命中一個重要部分──呼吸。此外,6月18日起開設檔案展覽《鳴》(消失的刪除線),把作品《鳴》創作素材的演化過程呈現給大眾,同時暗示對舞蹈創作的解構。

《鳴》(消失的刪除線)(圖:西九文化區)
地點|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與大堂
日期|6月18–22日
一個舞蹈創作旅程的展示
當代舞蹈作品《鳴》於2023年2月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首演。這個項目經過四年的籌備和發展,編舞盤彥燊將自己的動作研究和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融入其中,創作了一個50分鐘的演出,期望在疫情後喚起人們對不同生命個體的連繫及從呼吸中尋回內心堅韌的力量。本展覽的名稱《鳴》(消失的刪除線)意味著作品用展覽的方式,把創作素材的演化過程呈現給大眾,同時暗示對舞蹈創作的解構。在展覽空間內,主要分享及剖析作品中舞蹈意象的應用和排練策略。到場觀眾可透過影像、排練工具和新媒體裝置等元素體驗在實際排練時的探索和思路,並且欣賞到作品的存檔記錄。
這次文化周不僅為上海觀眾帶來精彩絕倫的香港藝術創作,也進一步促進兩地文化交流,展示粵港澳大灣區藝術力量的跨地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