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專題報導】臺灣與設計永續的未來
EDIT/Timmy Lo
在現今全球氣候變遷和環境議題備受關注的時刻,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臺灣的環境與永續發展之間的關係。DFUN藉由此次永續專題邀請各領域的設計師,以設計的角度,來觀察及分享在臺灣在環境與經營永續的議題上,如何透過設計讓生活與環境更往永續性的方向前進。
植物的永續與共生
以「黑青」在世界上嶄露頭角的陳普藝術家,在今年國際蘭展的作品「共生站」中,陳普透過作品在戶外創造了一個可以養殖並展示植物的空間,而作品中佈置的植物,也是與在地溫室合作,展示期間結束就回到溫室繼續種植替代過去植物;展示盡量以零丟棄的方式,企圖透過新思維以及多元的商業模式連結植物在不同空間中循環的可能性。
當代的裝置作品強調的不再只是作品的視覺及符號意涵,更多的是需要考慮與環境的呼應以及永續的可能。陳普的作品從虛擬的圖像出發延伸至真正的植物種殖實驗,過程中他發現所繪製的圖像經過演算而成的有機形體如孔隙、曲面、網狀等結構能與植物生長所需的物理特性有一定的符合,因此陳普開始思考在大型裝置物件中實現植物種植的可能。
「共生站」的作品中的凹洞可以成為介質落定的空間,壁面粗糙的表面也可成為根系攀附的介面,再加上內外孔隙所創造的遮光,讓整件作品成為一個微型的生態系,並且有不同的光照面,就可以讓植物與作品產生共生的關係。當作品可以成為植物生長的介面,就會帶來其他生物共生的可能,也創造人與作品更多的互動,甚至可以在各種不同形狀、畸零的空間中達到種植的可能。
設計產品…
扎哈—實踐與探索 經典與未知
「實踐與探索—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特展」於上海舉辦,回顧40年間作品。扎哈·哈迪德建築事務所 Zaha Hadid Architects(以下簡稱扎哈/ ZHA) 的創辦人—札哈‧哈蒂(Zaha Mohammed Hadid)是一位傑出的建築大師,2004年,她成為首位榮獲普里茲克建築獎的女性。1979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並從 1983年開始引起世人注目,例如 1983年香港的「峰」俱樂部(The Peak Club)國際建築競圖時,就替她帶來相當大關注。然而這位知名的女性建築設計的遺作也將於台灣問世,連結淡水與八里的淡江大橋,在2015年由 Zaha Hadid Architects拿下競圖,以雲門舞者躍動舞姿為靈感,打造世界最大單塔不對稱斜張橋,讓人十分期待落成時的壯觀景象,預計將會在2024年正式完工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