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為什麼這個時代需要共創?

媒材更為多元的後現代,跨領域間的合作蔚為風潮,「共創」(co-creat)更成為無處不見的創作模式,藉由不同專業及領域的的合作,拓展了藝術、文化、設計、美學上的各種可能性。形式也很多元,可以是一對一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或是一群工藝家們共思匯流,也能是導師和學生們的一同努力,碰撞出不一樣的可能性。本期 DFUN 將透過〈逍 × 遙 × 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臺東設計師週〉、〈普列斯製造 Placemaking 教育 × 地方創生計畫〉三個不同的共創實例,展現共創能造就的非凡成果,以及闡釋為何在這個時代下,我們仍然需要共創。

【一號人物】城兆緯專訪|森林系的田野研究 × 詩意的凝視

不少當代設計都聚焦在談論新思維新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實際的驗證,再多的創意到最後都會讓人略顯疲乏。城兆緯,二十年前曾經被視為跨領域的其中一位指標人物,因為跨領域的背景與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受到矚目。在那個社會仍略顯保守的時代,城兆緯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去嘗試打開不同領域之間的窄門,親自投入時間與心力去驗證這些方法的可行性。二十年過後,他在這些查證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從「工業奇蹟」到「工藝殿堂」的優雅蛻變

工業發展是奠定臺灣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的重大基礎,加工製造、化工、玻璃、金屬工業於60至80年代輝煌一時,臺灣躋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舉世矚目。完熟的工業技術不僅為臺灣帶來了榮光,而今「no.30」和「TG」更將結合品牌充滿創造性的設計思維優雅轉型,再次閃耀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