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藝元想像】光之行者 藝術的節點|李品濤

有別於在臺灣行走多年的許多藝廊,近年才在臺北中山區落成的LIGHTWELL,前身是在南西商圈佇立50年的老房,經過主理人李品濤的重新檢視,找來跨領域的當代設計師、藝術家共同討論,為空間重新定位,轉化成現在獨一無二、首間結合「時尚選品店」與「藝術展覽空間」的新型態複合場域,空間中最獨特的一景是原生保留的老天井,陽光從天空自然灑落貫穿空間,加上藝術家高德亮的裝置藝術作品與天井融合,讓七彩光譜隨著自然光的變換之間,與藝術品對話、與觀者內心交換視覺感受。李品濤分享網路的蓬勃,許多事物都能數位線上體驗,唯獨藝術,只有親身感受才能感受其能量,LIGHTWELL規劃為複合式場域,也結合虛擬實境科技以及數位技術運用,便是希望能成為藝術與大眾之間新舊交錯的節點,打破距離,讓人們放下藝術遙不可及的印象。

【藝元想像】藝代傳承 型塑新未來|吳悅宇

從小受藝術陶冶,對於審美也有與眾不同的眼光。曾於國外進修平面設計而後學成歸國的吳悅宇Shelly開設新的藝廊品牌TKG+。開拓不同於過去的嶄新路線,過去致力為臺灣當代藝術生根,現在更注重讓臺灣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企圖跟未來新的藝術語言接軌。說到TKG+藝術空間的規劃,原來三層樓各自委由不同設計師操刀打造不同面貌。在迥異的風格空間中,每一檔策展都有新的變化。Shelly鼓勵藝術家勇於挑戰,從空間配置開始,試著用雙手為自己的作品創造舞臺。她分享:在TKG+,一個展覽的成型需要經過一年時間策劃,且每一檔的結束是一磚一瓦打破再重組。透過不同藝術家帶來的創作靈感,每次作品展呈與空間氛圍都是驚喜。對觀者而言,每個展覽都是不一樣的天地。

【藝元想像】伊日蘊藝 自然而然|黃禹銘

步入位於內湖的伊日藝術計劃,遊走其間,彷彿空間與藝品正窸窣著、鋪展一條漫漫阿拉丁長毯,欲面向觀者娓娓訴說他們之間的故事篇章。以「伊日生活」深耕臺灣的總經理黃禹銘,旗下管理不少品牌如伊日藝術計劃、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一日茶道、伊日美學講堂等,他將對植物、藝術、生活的熱愛,化成所有環繞著生活美學實踐與傳遞的平台。對他來說,藝術的存在如同呼吸自然而然,隨著時間推移、心態與環境的變化,順應感受,貫徹在他所有空間的規劃,注重空間原本的調性與脈絡,設計時便特別保留歷史痕跡再以藝術品點綴,透過藝術品與空間的呼應再賦予嶄新涵義,讓藝術品與空間自然地對話,將話語權交回主角,藝廊本為載體……

【一號人物】彭冠傑、石岱芸專訪|設計夢一般的體驗

「元宇宙」(Metaverse)技術,開啟了許多設計師們的想像,也讓藝術的邊界愈加模糊,POM(Project On Museum)的兩位創辦人彭冠傑與石岱芸就將瑜珈這門藝術與文化「元宇宙」化,也讓大眾發現了,元宇宙設計已經一步步走向我們。

【一號人物】Krista Kim 專訪|把真實世界以更好的姿態搬進元宇宙

隨著Facebook將品牌重整為Meta,也把元宇宙的概念拋到了大眾眼前,震撼了科技、藝術及許許多多的相關產業,NFT也隨之風生水起。Krista Kim是在這個領域創作的佼佼者之一,在多年前以社交軟體為本的Web 2.0才正爆起的年代,她對未來就早有了清晰想像。時至今日,她主導的多件作品已成了ART BASEL、蘇富比及數位交易市場所青睞的寵兒。當我們對曾經視為科幻的未來想像愈發清晰時,加密貨幣、NFT、虛擬實境,早就是Krista Kim創作的最佳利器。

【一號人物】房元凱專訪|機器學習導入設計工作 自動生成打造高速未來

科技快速發展,以旋風之勢席捲人類的生活,科技不斷革新所有人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壟罩下,全面減緩人類在物理距離上的來回移動,更推動網路、數位、科技的大量運行,催生許多因時制宜的互動科技等。「設計」的存在,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回顧過去網路的發展脈絡,如何影響著全世界,改變所有生活模式,尤其當「AI人工智慧」概念提出,即提供了能夠無限延伸想像的世界,透過AI幫助人類邁向更好的生活,讓AI發揮數據庫大腦的工作效能,取代各個產業具有重複性、耗時的工作量,能夠將聚焦回歸到人類本質無法被取代的潛能、創意、情感表達。在疫情之前,便早先投入AI領域的房元凱,從事設計領域已大半人生,因其熱愛閱讀與研究新事物的特質,認識AI的無限可能性後,持續鑽研並致力於技術運用,推進設計產業的遠程未來。

嘖嘖|創辦人徐震:0.1%的機率 支撐99.9%的夢想

如何在一個產業裡穩居第一,其實一個關鍵點就是新鮮,人都一樣總是喜歡新奇事物,而徐震清楚明白此道理。因此在募資平台風潮尚未蔓延到臺灣時,他就慧眼獨具,率先將這新穎的產業引進臺灣,成立「嘖嘖」。經過將近10年的時間,文創已成為趨勢之一,募資平台也成為許多設計師的夢想搖籃,大家爭先恐後的想要各文創平台上被發現,成為明日之星。然而,市面上的募資平台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湧現,在這大亂鬥的環境下「嘖嘖」是如何維持初心,又能不停演進?一切都是透過「嘖嘖」創辦人–徐震沈穩、勇於嘗試的實驗精神。     「人生中99.9%的幹話不會實現,純粹講開心的,但只要有一句話變成現實,我們就有信心告訴自己可以繼續走下去。」   青澀的回憶…

PINKOI|創辦人顏君庭:重新想像!

從小眾市場到現在隨處可見的「文創」,Pinkoi無疑是這場演變的重要推手角色之一,遙想當年Pinkoi甫上市,大部分消費族群依舊習慣到實體店面消費,市面上電商平台也還以Yahoo!拍賣、露天拍賣為大宗,「文創」商品創作者只有利用空閒假日到周末市集擺攤,才有機會讓大家看到自己創作、設計作品。Pinkoi陪伴這些創作者走過時代洪流,一步步到如今『數位是生活一部分、網購是日常必需』的全面轉變,Peter希望能有機會一同反思過去、展望未來,為「文創」重新定位,以「創意經濟」出發,將設計夢想做大,不再限縮自我想像。     「如果對於生活有不同想像,下載Pinkoi…

學學文創|創辦人徐莉玲:看見臺灣的「缺」—我們看見自己了嗎?

我們還在談文創嗎?「文創」是否還是當初定義的文創?時空倒回2006年,臺灣文化創意圈發生了一大撼動,代表八○年代的時尚傳奇—徐莉玲,離開職場十三年後,讓她憂心看見臺灣的「缺」,毅然復出創立學學,為臺灣文創產業投下重磅炸彈,以提供跨界學習/藝企媒合/產學交流平台為使命,以先行風範起風氣之先,然而,十五年過去,我們回頭請益學學,一同探問:臺灣文創的今日走到了哪裡?下一步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