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有形與無形兼具 臺北最大規模「We Are Home」廣慈社宅公共藝術

EDIT/ Shaney Lee 公共藝術型塑「家」的定義 家是安身立命的庇護所,是每日疲憊奔波之後緊緊擁抱我們的地方,是我們歡笑與愛最終落地的依歸處。那我們所熟知的社會住宅,除了在政策意義上供應市民「居」的基本需求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家」的可能?公共藝術作為一種矗立在公眾視野裡的常態角色,卻被大眾視為一種不曾理解過的語言、一抹徒勞的美學,又能如何以新的方式打破陳規,介入社區,凝聚成家的氛圍? 規模居臺北市之冠的廣慈社宅,日前於園區內盛大舉辦「We…

當幾米遇上星巴克,首座結合公共藝術和淡海輕軌的紅樹林門市

紅樹林門市戶外區,以幾米「閉上眼睛一下下」作品中的角色— 瓢蟲與蝸牛女孩為裝置,結合虛擬的自然景象植物,打造出虛擬與現實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