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展區本週接力登場!2022 文博會在港都「群島共振」

散落於光榮碼頭週邊的展館,如在海洋中各自佇立的小島,以如航線般的輕軌連結,在創造與體驗間向外輻射震波,觸發「群島共振」,在熱烈島嶼親身體驗每一次的壯遊。被譽為亞洲最大文創盛事的臺灣文博會 2022 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為題展開文化動態想像,主視覺透過強烈鮮明的表現手法回應本屆文博的性格,視覺元素扣連環海與群島意象,以交錯綿密的紋理結構出視覺上強烈的動態感受,由「共識」裡共振出更大的文化動能。

【一號人物】王斌鶴、王斌顯專訪|財金與設計×理性是感性的極致

因著科技的高速進步,既有的事物逐漸突破過往的框架,以各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被結合了,呈現出更多創造性的機會與變化。以智慧型手機為例,我們在此前很難想像可以和其他人建立如此緊密又靠近的關係,也無法想像過去繁重瑣碎的工作,可以藉由如此微小的裝置分擔這麼多的作業。技術上的革新也同時改變了我們對事物的看法,看法的改變也同時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與合作型態。王斌鶴與王斌顯結合兩種截然不同的專業,持續在創意當中對撞出新的火花。

【一號人物】王采元專訪|物理系理性思維×承自父親的人文薰陶

從臺大物理系畢業的王采元,在畢業前踏入了室內設計領域學習,並於不久後開始接案執業。這些年來,她所遇到的挑戰不僅僅在跨領域上而已,年齡與性別也一同築出了一道難以翻越的牆。王采元在職業生涯中牢牢記著父親常說的話:「空間是長出來的。」,並且也在體制以外長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號人物】黃子溱專訪|財金背景與直爽之心×溫潤如詩的空間設計

財金背景出身的黃子溱,在國外攻讀研究所時意外接觸了設計專業。後來走入設計界的她,現在不僅是建築、空間設計的設計師,還對軟裝抱有濃厚的興趣。除了財金背景帶來的成本概念優勢外,黃子溱還隱含了更多常人難以一眼看透的不凡。本專訪將從幾個她經手的特殊空間設計案件,爬梳黃子溱一路走來至今的設計人生。

【一號人物】城兆緯專訪|森林系的田野研究 × 詩意的凝視

不少當代設計都聚焦在談論新思維新方法,但是如果沒有實際的驗證,再多的創意到最後都會讓人略顯疲乏。城兆緯,二十年前曾經被視為跨領域的其中一位指標人物,因為跨領域的背景與強烈的個人風格而受到矚目。在那個社會仍略顯保守的時代,城兆緯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去嘗試打開不同領域之間的窄門,親自投入時間與心力去驗證這些方法的可行性。二十年過後,他在這些查證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一號人物】劉辰岫專訪|不執著形式,找出好敘事

沒聽過人嶼,也應該看過他們的作品,不管是將玉山山巒輪廓化作設計元素,抑或是將藥丸作為創作材料,每一個人嶼的創作都令人印象深刻,創辦人劉辰岫對於不斷實驗、不斷嘗試的實驗室手法,有一套自己多年來總結的想法。

【一號人物】彭冠傑、石岱芸專訪|設計夢一般的體驗

「元宇宙」(Metaverse)技術,開啟了許多設計師們的想像,也讓藝術的邊界愈加模糊,POM(Project On Museum)的兩位創辦人彭冠傑與石岱芸就將瑜珈這門藝術與文化「元宇宙」化,也讓大眾發現了,元宇宙設計已經一步步走向我們。

【一號人物】Krista Kim 專訪|把真實世界以更好的姿態搬進元宇宙

隨著Facebook將品牌重整為Meta,也把元宇宙的概念拋到了大眾眼前,震撼了科技、藝術及許許多多的相關產業,NFT也隨之風生水起。Krista Kim是在這個領域創作的佼佼者之一,在多年前以社交軟體為本的Web 2.0才正爆起的年代,她對未來就早有了清晰想像。時至今日,她主導的多件作品已成了ART BASEL、蘇富比及數位交易市場所青睞的寵兒。當我們對曾經視為科幻的未來想像愈發清晰時,加密貨幣、NFT、虛擬實境,早就是Krista Kim創作的最佳利器。

2022《ARCHI PUNK建築叛客》全台設計美學界首創 NFT徵件競賽開跑!

敢不敢成為數位藝術市場下一個明日之星?認為自己有好設計、好想法卻不被看見嗎?有作品,但沒有管道上架到NFT平台或是根本還是NFT小白?2022 年 DFUN設計風尚誌、微生活NFTBoard、TnAID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 聯合三方主辦 《ARCHI PUNK 建築叛客》活動競賽,籌辦公開數位投稿、並為創作者發行NFT作品到全球性平台,期許透過一連串呈現,推廣NFT深入大眾,一起看見未來數位帶來的更多可能性,為臺灣設計界注入嶄新的創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