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號人物】】地球永續危機已是加護病房等級|姚仁祿
TEXT…

【一號人物】用土地與環境跟永續對話|李應平
設計永續藍圖
TEXT=Maggie…

以藝術為線 驅動地球永續的風箏長飛|張逸羣
TEXT…

啟動啟扉計畫2.0 樂齡教育起飛設計實現落地
三月…

香港新地標隆重登場|藝遊大城小區發掘驚喜
深度遊已成旅遊大趨勢,藝術文化更是當中重點。作為亞洲藝術樞紐,香港持續發展藝文建設,孕育了國際級大型新場館及藝文特區。繼「M+視覺文化博物館」於去年開幕後,緊接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館」也將於今年 7 月登場。遊客們未來造訪香港時,除了探索繁華都市與山海綠林、沉浸於美食體驗外,還能探索最新矚目的藝文熱點,體驗街區生活藝術帶來的全新感受。香港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的西九文化區,還有結合本地匠人文化和時下潮流元素的傳統工藝,歡迎旅客在疫後來場「藝」遊香港深度之旅,發掘隱藏於大街小巷中意想不到的街頭藝術!

【藝元想像】光之行者 藝術的節點|李品濤
有別於在臺灣行走多年的許多藝廊,近年才在臺北中山區落成的LIGHTWELL,前身是在南西商圈佇立50年的老房,經過主理人李品濤的重新檢視,找來跨領域的當代設計師、藝術家共同討論,為空間重新定位,轉化成現在獨一無二、首間結合「時尚選品店」與「藝術展覽空間」的新型態複合場域,空間中最獨特的一景是原生保留的老天井,陽光從天空自然灑落貫穿空間,加上藝術家高德亮的裝置藝術作品與天井融合,讓七彩光譜隨著自然光的變換之間,與藝術品對話、與觀者內心交換視覺感受。李品濤分享網路的蓬勃,許多事物都能數位線上體驗,唯獨藝術,只有親身感受才能感受其能量,LIGHTWELL規劃為複合式場域,也結合虛擬實境科技以及數位技術運用,便是希望能成為藝術與大眾之間新舊交錯的節點,打破距離,讓人們放下藝術遙不可及的印象。

【藝元想像】藝代傳承 型塑新未來|吳悅宇
從小受藝術陶冶,對於審美也有與眾不同的眼光。曾於國外進修平面設計而後學成歸國的吳悅宇Shelly開設新的藝廊品牌TKG+。開拓不同於過去的嶄新路線,過去致力為臺灣當代藝術生根,現在更注重讓臺灣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企圖跟未來新的藝術語言接軌。說到TKG+藝術空間的規劃,原來三層樓各自委由不同設計師操刀打造不同面貌。在迥異的風格空間中,每一檔策展都有新的變化。Shelly鼓勵藝術家勇於挑戰,從空間配置開始,試著用雙手為自己的作品創造舞臺。她分享:在TKG+,一個展覽的成型需要經過一年時間策劃,且每一檔的結束是一磚一瓦打破再重組。透過不同藝術家帶來的創作靈感,每次作品展呈與空間氛圍都是驚喜。對觀者而言,每個展覽都是不一樣的天地。

【藝元想像】伊日蘊藝 自然而然|黃禹銘
步入位於內湖的伊日藝術計劃,遊走其間,彷彿空間與藝品正窸窣著、鋪展一條漫漫阿拉丁長毯,欲面向觀者娓娓訴說他們之間的故事篇章。以「伊日生活」深耕臺灣的總經理黃禹銘,旗下管理不少品牌如伊日藝術計劃、伊聖詩芳療生活館、一日茶道、伊日美學講堂等,他將對植物、藝術、生活的熱愛,化成所有環繞著生活美學實踐與傳遞的平台。對他來說,藝術的存在如同呼吸自然而然,隨著時間推移、心態與環境的變化,順應感受,貫徹在他所有空間的規劃,注重空間原本的調性與脈絡,設計時便特別保留歷史痕跡再以藝術品點綴,透過藝術品與空間的呼應再賦予嶄新涵義,讓藝術品與空間自然地對話,將話語權交回主角,藝廊本為載體……

不用飛日本 MOMAT推出「Let’s Talk Art!Online」體驗式項目
「Let's Talk Art!」是一個體驗式項目,參與者在主持人的指導下相互交流,從而加深對藝術作品和日本文化的理解。MOMAT一直在為美術館的參觀者開展這個項目,但是現在由於前往日本旅遊存在困難,美術館便推出了新的在線項目,這樣遊客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參與這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