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 jeff

翻轉地方,文化是必須的根本 

今年的強震讓池上成為全臺注目的焦點。在這特殊的一年,前有疫情起伏,後有地震發生,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仍在鄉親們的堅持下仍然準時舉行。明年的池上秋收即將邁入 10 週年,多年來致力於池上藝文活動的台灣好基金會,今年也集結了應他們之邀駐村的藝術家,策畫《寄情與召喚-池上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聯展》,記錄這些跨領域藝術家在池上所獲得的啟發。台灣好基金會持續帶著大眾領略池上之美。透過今年的這些活動,我們將在一年的尾聲,為大家梳理台灣好基金會多年來在池上活動的軌跡,以及他們為地方帶來怎麼樣的改變。

【一號人物】Tom Rook 專訪|黑與白的筆畫間,無數種觀看臺灣的方法

來自英國、久居臺北的 Tom Rook 以他的獨特視野,畫下不同凡響的街道插畫。他細膩而微的作畫風格,靠的是以長久時間去實地走訪所累積下來的,也因而讓他對臺灣有著迥異於在地人的觀察與思維方式。眺望整個臺灣,乃至世界上的更多城市,Tom Rook 以一隻代針筆,在黑與白的筆畫間,創造了無數種觀看城市的方法,也以他獨樹一格的眼,帶領大家欣賞臺灣那些「不完美的美」。

兩大展區本週接力登場!2022 文博會在港都「群島共振」

散落於光榮碼頭週邊的展館,如在海洋中各自佇立的小島,以如航線般的輕軌連結,在創造與體驗間向外輻射震波,觸發「群島共振」,在熱烈島嶼親身體驗每一次的壯遊。被譽為亞洲最大文創盛事的臺灣文博會 2022 年移師港都高雄,以群島共振為題展開文化動態想像,主視覺透過強烈鮮明的表現手法回應本屆文博的性格,視覺元素扣連環海與群島意象,以交錯綿密的紋理結構出視覺上強烈的動態感受,由「共識」裡共振出更大的文化動能。

幾何與連結的紋章,走進野老朝雄的「CONNECT 連結」大展

野老朝雄是日本藝術與設計圈的領航人物之一,活躍於建築、藝術、設計、時尚等多元領域,並任教於東京大學,亦曾在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等校授課。2001年因911事件開啟圖文創作之路,致力於創造眾多「可以連結的事物」,並將藝術紋樣跨界呈現,例如與國際知名時尚品牌三宅一生 BAO BAO 及衝浪品牌 Quicksilver 聯名合作、大名古屋大廈與 FRP/F town 外牆設計、東海汽船船體設計等。

「如斯溫潤,吟詠如詩」黃子溱賦予詠潤設計雅緻美學與謹慎實踐

詠潤設計位處於文化氣息滿滿的古都臺南。設計師黃子溱懷抱著對美學的敏銳及熱誠,同時秉持謹慎的實踐態度,透過簡潔精煉的設計語彙,呈現畫作般的美景於世人眼前,靜待知己者細品,含蓄其中的雋永情感和無窮意蘊。無論是私人的住宅,抑或是商用空間,都難不倒黃子溱的巧手。財金背景出身的她,不只在設計美學上展現絕佳品味,也綜合了過去所學的優勢而在成本估量上有著絕佳概念。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為業主帶來了更靈活且兼顧財務永續的設計。

現實與虛擬對撞的多重宇宙:樂觀做夢的同時,別忘了思考世界|原宇宙+1

「原宇宙+1」是JJP與成大建築系共同合作的全系跨年級垂直競圖。JJP以「『原』宇宙+1」為題,對應著無限數位想像的「元宇宙」。在真實世界中,人有盥洗、醫療、飲食等需求,更面臨許多迫在眉睫的環境議題,無法單靠想像來達成。因而JJP主張議題須於真實世界落地,促使學生誠實面對現實,以有效的推導、合乎判斷的基準、可預見的發展期程,加上一點「元宇宙」的想像來完成設計。本期專欄特別訪問JJP品牌長謝偉士,作為本次「現實與虛擬對撞的多重宇宙」對談專欄「原宇宙+1」的代表,看看他對元宇宙、沈浸式未來與建築的關係有怎麼樣的新思考。

為什麼這個時代需要共創?

媒材更為多元的後現代,跨領域間的合作蔚為風潮,「共創」(co-creat)更成為無處不見的創作模式,藉由不同專業及領域的的合作,拓展了藝術、文化、設計、美學上的各種可能性。形式也很多元,可以是一對一的設計師和藝術家,或是一群工藝家們共思匯流,也能是導師和學生們的一同努力,碰撞出不一樣的可能性。本期 DFUN 將透過〈逍 × 遙 × 遊 當代工藝合創展〉、〈臺東設計師週〉、〈普列斯製造 Placemaking 教育 × 地方創生計畫〉三個不同的共創實例,展現共創能造就的非凡成果,以及闡釋為何在這個時代下,我們仍然需要共創。

【一號人物】王采元專訪|物理系理性思維×承自父親的人文薰陶

從臺大物理系畢業的王采元,在畢業前踏入了室內設計領域學習,並於不久後開始接案執業。這些年來,她所遇到的挑戰不僅僅在跨領域上而已,年齡與性別也一同築出了一道難以翻越的牆。王采元在職業生涯中牢牢記著父親常說的話:「空間是長出來的。」,並且也在體制以外長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號人物】黃子溱專訪|財金背景與直爽之心×溫潤如詩的空間設計

財金背景出身的黃子溱,在國外攻讀研究所時意外接觸了設計專業。後來走入設計界的她,現在不僅是建築、空間設計的設計師,還對軟裝抱有濃厚的興趣。除了財金背景帶來的成本概念優勢外,黃子溱還隱含了更多常人難以一眼看透的不凡。本專訪將從幾個她經手的特殊空間設計案件,爬梳黃子溱一路走來至今的設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