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
Text =DFUN編輯部 Photos =直向建築
漫步走過柔軟的細沙秦皇島圖書館孤獨地佇立在海濱旁,灰樸低調的外觀是建築對自然謙卑的態度,直向建築以量體形式,揉合光影,堅定而柔軟地為閱讀者營造空靈且遺世獨立的圖書館。
海風陣陣,伴隨著汩汩的海浪聲共鳴寂靜的海濱,秦皇島的海有些許灰色的質感,不同於鮮豔熱情的海島印象,散發寧靜樸質的迷人景緻,由中國直向建築所設計的秦皇島圖書館正佇立於沙灘上。但它不僅僅是一座功能性的公共建築,呼應四周的環境,建築外觀以灰樸的水泥詮釋類風化的觸覺手感,室內講究自然與建築的互動,以遺世獨立的精神打造一方空靈詩意的閱讀空間。
踏過沙灘來到建築前,看似方正的量體,之中的規畫卻有其道理,半拱形屋頂開口朝向大海,同時建築結構非線性大跨度地跨越南北和東西向,一年中的三個季節春、夏、秋,從下午開始陽光流通過狹窄的立面結構,根據日光的推移,建築浸沐於時程的變化,透過玻璃進入室內;打開落地窗門鹹鹹的海風與遠方傳來的浪聲刺激感官,人像是與自然共處的一體,又如置身世外的旁觀者。
內部規劃分為閱讀區、冥想區、活動室、飲食區和休息區,留下建材最原始的樣貌,建築天花不加修飾,地板則以木色延伸沙灘意象,同時柔和了混凝土的冰冷視覺,而風起時,沙礫會隨意飄散進室內,粗礪的觸感讓現代的建築帶著對大自然謙卑的態度,容納所有的可能。
根據不同的空間界定動靜關係,動線規劃以大小不同的不規則幾何切割,時而高時而低造就場域明暗缺口,遊走室內的每一步都別有洞天。向洋的閱讀區為落地窗的延伸,冥想空間則在後方的暗處,與閱讀區形成光線與陰影,開放與隱私的對比。在這裡,天然風光是場域的主角,建築作為大地的載體,將框景引入室內,開放了空間,同時共處的人身心獲得自然的釋放。
面對四方空曠的地域,量體僅用三層樓的樓高,行者必須赤足踏過沙灘才能到達圖書館的入口,建築師刻意不以華麗的設計語彙,傳達在廣闊的宇宙裡生物的渺小,作為人類生活的空間理應更加尊重自然原始的樣貌。秦皇島圖書館被中國喻為「世界上最孤獨的圖書館」,或許它佔地不大,交通不便,藏書量也不是最多,但建築師以建築形式,揉合光影,將人心回歸最初,找回閱讀的真諦。
▎本文出自《DFUN雜誌NO.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