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音樂的交響】簡學義 vs. Zoe

TEXT + PHOTOS = 簡學義、佐依子

偶然進入一座建築、聽見一首曲子,因空間一隅或音樂片段勾起感受的漣漪,就像法國哲學家羅蘭. 巴特(Roland Barthes) 曾在《明室》中提到照片的「刺點」──「彷彿箭一般飛來,射中了我。」感官之旅因而留下最鮮明的記憶。

本期「空間與音樂的交響」單元,邀請建築師簡學義與Zoe 於DFUN 進行空間與音樂的跨界對談。簡學義認為建築是文化和社會性的工作,並以抽象的純粹取代符號、象徵形成的浮誇裝飾。在他的設計中,清寂的空間及「刺點」般的光影展演,皆以舉重若輕的姿態承載歷史與文化意涵。經由Zoe 選配西洋樂曲後,為空間填入或深沉、或優美的音樂故事,讓空間與音樂在古今、中西交會中,激盪出耐人尋味的詮釋。

談台北市立美術館 西南入口 

簡學義:光影變化

台北市立美術館入口位於北側,南側原本沒有入口。當時南側美術公園為花博展覽區的一部分,為了連續花博動線至美術館,增建此南入口以改善美術館建築與美術館公園間的封閉性。台北市立美術館是台北市重要的文化地景,增建是一個非常審慎的議題,我選擇了幾乎沒有任何破壞的方式,以數段玻璃帷幕盒狀管子交錯懸浮於原建築的外側,呼應原建築疊積管狀元素,構成了由南至北的動線,將人引導到原來的大廳。

舊建築只卸了兩片落地玻璃與新的玻璃管子連通,新的玻璃管狀建築像美術館旁的雕塑,在夜間如一只燈籠,白天陽光透過網狀的結構,更形成生動的光影變化。其間置入了入口的功能:寄物櫃、售票樻台、休息區、咖啡店、數位走廊。打開了與都市邊界的封閉關係,形成了可滲透的界面與豐富的層次。

Zoe :重見天日

睡美人是每個人都知道的童話故事,這個因為受到詛咒的公主,只有在愛她的王子找到她、給她一個熱情的吻之後,她才會重生得到幸福。北美館這個原本富有現代感的建築因為配合另一個活動,必須要有另一個入口,也就是要在稍有歷史的當代建築中開闢另一個讓陽光可以接觸到的景色。簡先生巧妙延續先前建築師的風格,加上另一個空間,不但一點都沒有破壞原先的設計,真的就像柴可夫斯基先生芭蕾舞劇《睡美人》中,那段特別的開朗樂曲片段:當王子給了睡美人公主熱吻之後,公主醒過來重見天日,看到的景色如此優美,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演奏版本: Mikhail Pletnev ; Russian NationalOrchestra,DG)

(音樂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7DZ8sqdE8

 

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簡學義:呼喚歷史

此案以祖先共同記憶的「渡海」做為空間敘事的序幕,為了設計象徵險惡海象的黑水溝,在進入建築前的水景設計下沉步道,而兩側高低階梯水瀑形塑浪的意象。其中浮在水面的戶外舞台被土丘與綠地環繞,象徵渡海所見的端景──「鯤鯓」,是先民最初見到台灣島嶼的形象,成為此案的第二個主題。而水景後方的「雲牆」綿亙150 公尺,有如藍天的太陽能板,婉轉遮蔽後方建築,構築了海天一色的「渡海」意象。而最後的主題「融合」則象徵了台灣移民社會的多元特色,像是原住民石板屋的頁岩搗碎後摻入混凝土中,以預鑄的紋理構成建築的表情;同樣以預鑄板製成如紅磚的表面,也呼應了傳統漢民族四合院的建築意象。建築中可見斜鋼柱撐起盒狀結構量體,像是原住民的干闌式建築,架高的設計是為了避免水患損害館藏。此一呼喚著歷史的建築,亦以創造歷史的態度跨向未來,為當代性詮釋了傳統文化的象徵與隱喻。

Zoe :視覺震撼

海的那一邊總是可以讓命運翻身的嗎?當看到博物館前面那一片象徵圍繞台灣四周的海水時,有了這樣的想法⋯⋯。法國作曲家德布西在1905 年時終於找到了人生最完美的另一半,但因為兩人都有婚姻的束縛,無法結合,於是想到以私奔的方式離開被稱為是沒有欄杆的監獄──巴黎,搭著渡輪到澤西島。一路上德布西看到大風大浪,加上他之前接觸到葛飾北齋畫的浮世繪「神奈川衝浪里」,靈感加上實際震撼,他寫下了人生的里程碑作品──交響詩《海》。一部充滿視覺震撼的樂曲,為古典音樂歷史寫下一個突破性風格的聲音,並且讓音樂終於與美術有了平等的交集。而在知道簡先生設計的建築是根據原住民的傳統建築技術來架構之後,更可以確定德布西的《海》第二樂章〈海浪的遊戲〉是這設計最好的搭配。因為在海浪的遊戲之後,命運從此大轉變,也許是翻身或是安身?(演奏版本: Manuel Rosenthal ;Radio France Orchestra,Ades)

(音樂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7DZ8sqdE8

 

▎完整內容請參閱060期DFU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