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領航者|張清華
TEXT Timmy Lo PHOTO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由張清華及郭英釗建築師于1999 年成立,結合數位國內外學有專長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創意設計菁英及相關工程專家共同合作,以永續創新的品牌精神驅動從接受委託任務至專業演出,以整合式的設計實驗提出解決需求的方法,以低碳美學作為創作的實踐。在從事建築與環境的規劃設計專業服務中以永續經營的設計理念貫徹執行由規劃設計乃至使用監測的所有過程。希望透過敬業而縝密的規劃設計,使人與環境是可以相容共生,秉持對自然、健康及休閒的生活理念,期望創造一個天人合一的美麗鄉土。
「試著使用更多循環建築工法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去設計建造。希望能在人文與永續的議題之上,去達到與
環境共榮共存的精神與理想。」──張清華
向自然學習的永續建築
2002 年台灣第一間鑽石級綠建築,在北投正式落成,「北投圖書館」出自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張清華老師之手。爾後張清華在臺灣創造了許多綠建築,希望能把綠建築推廣給更多的民眾知道。順應自然,並尊重原有生態環境。北投圖書館規劃的終極目標,即是成為「攤開在北投公園的一本書」,順應自然,尊重當地的生態環境。有人說台灣是北半球生態的縮影,北投則是台灣生態的濃縮,故當地社區民眾相當關心歷
史悠久的北投公園未來的發展。因基地臨北投溪,建築必須順勢而為,將對自然環境的損害減到最小,還須加強後建築的環境補償設計,以彌補對環境的影響。張清華表示,建築設計多與環境產生關係。室內設計與產品,不同的喜好而產生不同的需求,設計師希望透過建築與自然環境,自然的產生連結,例如:讓現代建築物周遭的生物與自然環境中的原生植物以原生姿態去生長,而非透過人為的方式去引誘生長或變化。過去建築師高地的作品裡,我們能看到使用的建築元素也是有許多取自自然界的元素。包括以前在談論設計的時候,傳統設計,視覺是最直接的,再透過視覺延伸五感。大自然中亦然,五彩繽紛的生物與鬱鬱蔥蔥的植物,都是透過視覺傳達的意象。像《BI 生物智慧:建築創意的源頭》一書中提到的生物智慧,並不是要去談仿生或者其他人為的刻意營造,而是從建築師,設計師的角度來檢視,發現自然環境中,生物深層的運作關係與環境的連結。再扣回設計的時候,就能強化建築物的永續生存與生物共存間的連結度。
在設計與建築北投圖書館的過程中,政府剛好正在推行,多種一棵樹就能讓標章變成更上一階鑽石級的綠建築標章。當下的想法也是想說,「好啊,多種一棵樹就能拿到更好的標章,何樂而不為。」因此機緣之下,也意外讓北投圖書館,成為全台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也獲得「全球最美25 座公立圖書館」之一的美名。時至今日已有許多案例,1. 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新生三館- 以「樹」為主體,保留了基地內大部份的老樹,包含了公園內列管的老榕樹,剩餘的空間才保留給建築物,融入自然環境。2. 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 全臺第一座循環住宅,既是建築也像是一個共享資源、生生不息的園區。3. 滬尾藝文休閒園區- 順應地勢、與自然共生,並呼應在地歷史軸線意象。採用許多循環建築工法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去設計建造。希望能在人文與永續的議題之上,去達到與環境共榮共存的精神與理想。20 年前的綠建築推廣到現代綠建築的實際應用,張清華認為教育及文化普及起到很大的作用。提倡避免使用貴金屬與奢侈材料,永續及環保的議題,在教育的推廣下,她認為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民了解,如何去愛護建築物,愛護自然。低碳、零碳與綠建築標章張清華表示,在1999 年內政部推動綠建築標章,她認為在推動低碳與零碳應與經濟部合作,透過經濟部的推廣及廣宣,搭配大市場數據資料的佐證才能有所依據訂定碳足跡的含量與規範。關於耗能或節能的建築,相對取決於人的使用(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來決定碳足跡的量有所起伏,並非以靜態能決定。建築與能源的碳足跡依照人類的使用動態與行為,才能計算出碳足跡的數據。張清華表示推動綠建築已有20 餘年,如何說服業主或消費者,使用綠建築材料,使用永續環保的材質與材料,新的環保建築工法,其實都在推廣的過程中,磨合與說服。政策與政府也幫了許多忙,透過法規的規範,去取得綠色標章的檢驗數據,油漆、磁磚、建材等都有其明確規範如何達到低碳、零碳。現行在推廣的過程中,要站在業主與消費者中間,其實是兩難的。例如雨水回收,要建造多一條專門走收集雨水的管道。房子結構體本身就會有一個專門收集雨水的畸零地,透過新增一條管道,可以讓雨水能在重複被利用,可用來澆灌,沖廁,或許對消費者而言是可省一筆錢,但對業主而言並未起到太大的利益。
永續建築的願景
張清華表示,若以公共建築而言,永續建築的理念,相信已行之有年,全球議題與政府政策下的推廣,公共建築,對於永續的概念當然相對重要,可以流傳百世,對於建築師而言也是一門學問。政府與民間的合作,透過補助或互助的方法,去營造公共建築,其實對人民也是一種益處。相反的,以私人建築來講,相對無法強迫使用綠建築,因為造價與材料的稀少性,相對費用也會比較貴。過去的人認為綠建築與節能標章 對於建築設計並未有過多的利處,反而會有成本上升的問題。張清華補充,臺南台糖沙崙智慧綠能循環住宅園區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從設計階段即納入循環概念,
將建築使用、維修、廢棄物處理納入建築生命週期的設計考量,將資源重複使用率最大化,並與在地生態、生物環境自然共存「以租代售」也是循環經濟的一環。當企業釋出產品租賃,相對而言品質的管理就變的更重要,要達到能夠降低維修率、能長時間使用、能夠被大眾接受與信任的使用。使用一些節能的工法與建築材料,讓設備與材料模具化,讓循環這件事情能夠被發揮到最大值。
永續與人文 淺談新南門市場建案
最後我們得知九典建築,正在試著將百年建築——南門市場進行修復。張清華請大家再給九典一些期待與時間。張清華表示,新南門市場是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郭英釗建築師帶領團隊協同協力廠商一起來計劃的一案。舊有南門市場為海砂屋建築,要如何讓永續經營及市場重生、空氣循環
與照明節能與水的回收利用,是此案在永續的課題中最為重要的。重建的過程中,因為捷運與舊有歷史文化及居民的居住情懷濃厚深刻。永續的議題相對地在人文的傳遞與溝通上比重多一些,團隊竭盡心力與不放棄的精神,透過數位技術與科技感的應用、里民的社區參與、附近住戶資訊的收集。
讓永續及市場重生,在新南門市場身上得到美化與改善。永續經營也建立在攤商與消費者能花更多的時間願意駐足在市場內,進而達到互惠互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