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微」原創基地節《療癒之地》10/6登場 來松菸「藝起,微旅行」

面對疫情影響,松山文創園區今年5至7月歷經了前所未有的封園,適逢園區開園十周年,雖然艱難,但仍正面樂觀地做好準備,以《療癒之地》(Healing Journey)為主題,策劃今年的「微」原創基地節,刻意冠上「微」字,希望能藉此引起民眾對 2021年的共鳴,並從時事、場域及情緒出口的角度出發,關注人、環境和作品三者間的細微關係。

 

隨著疫情有條件解封,從10月6日起到明年1月16日,搭配振興五倍券的「潮冬感謝慶」活動,同時聯手「松菸水水聚場節」表演藝術,並結合2021臺北街頭藝術嘉年華,松菸持續挺文創,匯聚創意能量,在園區15處展演空間,邀請19位藝術家、112組表演團隊,超過131位跨領域創作者,聯手共創63件藝術作品、138場表演,在103天療癒之地,松山文創園區歡迎大眾能夠一起參與這項盛事。

 

今年「微」原創基地節與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共同主辦,共有3件戶外藝術裝置及一檔羊毛氈展覽,包括藝術家郭佩奇與天衍互動的作品〈摩登時代〉,象徵松山菸廠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社區型工廠,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這裡發生,延續到現今的文化創意園區,涵括各種藝術的可能性!作品形象上源自黑膠唱片,用圓形樂譜組成圖像,設計六件分別代表松菸、臺北、臺灣的意象,包括「松山菸草工廠」、「菸草花」、「桃花泣血記」、「臺灣野球隊」、「臺灣帝雉」和「垃圾車」。

藝術家郭佩奇與天衍互動的作品〈摩登時代〉

藝術家郭佩奇與天衍互動的作品〈摩登時代〉

 

其中「桃花泣血記」是臺灣第一首流行音樂,也是日治時代所發行的暢銷全臺單曲。而「臺灣野球隊」第一個成軍於臺北,後來每年舉辦全國野球大賽,臺灣隊還打入甲子園,使棒球運動風靡全臺!「臺灣帝雉」是特有原生保育鳥類,象徵臺灣歷經不同世代及年代持續關懷土地生態永續;臺灣「垃圾車」擁有全球創舉,採用貝多芬的「給愛麗絲」作為音樂,改變定點堆放垃圾,使環境變得更整潔,也成為其他國家參考對象。每件作品都可掃描QRcode開啟AR濾鏡,聆聽其所代表的音樂,與作品互動!

 

還有藝術家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創作〈Drifting〉,名稱有漂流之意,創作靈感來自松菸,空間建物充滿歷史感,同時又有很多新事物、新能量在這裡發生。藝術家在巴洛克花園正中央,打造懸浮於平台上的兩個半圓形光環裝置,直徑達6.3米,以極光效果為發想,利用光的反射,彷彿置身在光環繞當中,空間、時間與光創造新的迴圈關係,藉由光影緩慢而有變化的流動,讓作品與觀者間產生互動感,映射出內心跟自我對話,也讓浮動的情緒得到一時地沉靜與寄託。

藝術家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創作〈Drifting〉

藝術家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創作〈Drifting〉

 

藝術家成若涵作品〈家〉,以紙雕的手法,在西向走廊上3米乘3米的窗戶上創作10個松菸故事。擷取松山菸廠80多年的歷史,重新回味過去以廠為家的工業村故事,包括1.理葉、切葉、捲菸、包裝和運送的製菸流程2.員工育嬰室是娃兒嬉鬧成長的歡樂園3.員工下班後經過檢查室,把散菸藏在褲管或嬰兒懷裡的趣聞4.極盛時期松菸員工達2千人,員工福利好,現今的巴洛克花園過去可是棒球場5.多功的鍋爐房、煙囪是當時顯眼的地標,除了燻葉外,也提供熱水給澡堂和廚房6.過去倉庫後方就是月台,貨物可以直接運送上火車7.過往生產的懷舊香菸大集合8.園區豐富生態9.松菸廠歌10.如今園區裡的吉祥物松犬、松鴨。透過細緻的鏤空技巧,將人物表情、古蹟建物與生活樣貌,刻劃出松菸過往時光的豐富畫面,打造一條可以慢慢走讀、細細品味故事細節的長廊。

藝術家成若涵親自向貴賓導覽紙雕作品〈家〉

 

除此之外,藝異空間〈讓故事延續的時尚〉毛氈展,分為兩階段展出,第一階段「聽‧織物的故事」邀請6位臺灣織物藝術家以說故事的方式,從日常穿衣著手,分享織物的故事和情感;第二階段「讀‧時尚的永續」起因於時裝產業製版過程中,浪費成為一種宿命,平均15%的面積成為廢料,6位羊毛氈創作者以「零浪費Zero Waste」為出發,以當代設計的視角,賦予傳統工法新的樣貌,看見永續時尚被實踐的可能性,共展出30件作品,將毛氈的溫度傳遞人心、療癒大眾。

藝異空間〈讓故事延續的時尚〉毛氈展,分為兩階段展出,第一階段「聽‧織物的故事」第二階段「讀‧時尚的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