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豪的城市設計巡迴


TEXT =  Chelsea Wu  PHOTO = 林正盛

 

《有任務的旅行》記錄了六個年輕人各自踏上未知國度,執行「人生的任務」,這般立志且替年輕人發聲的作品,起初還讓人以為是個年輕導演之作,卻是由58歲的導演所執導。他說:「想讓社會看不同生命樣態的人,我只是個搭橋的人,更何況旅行是頭等大事。」那麼關於他的旅行,又是些什麼樣的故事呢?

 

台北正值悶熱難耐的酷暑,訪問林正盛導演的這天,突如其來地,下起了一場午後雷陣雨,連同林正盛導演予人的爽朗和瀟灑,沁涼了那一個午後。林正盛導演的第一部片《春華夢露》將台灣農村時代小人物的柴米油鹽搬上大螢幕,也帶他走上東京影展的舞台,搶下「青年導演單元銀櫻花獎」,此後,他開始以電影拍攝及影展邀約遊歷世界各地。喜歡旅行的林正盛,因此多了許多「被動式的旅行」,他邊走邊看,以一個「電影文豪」的視野,賞味並好奇著這個世界。

 

打開和世界的鏈結

說起他人生的第一場旅行,他笑著說:「是拿著爸爸的500元,買了一張單程火車票北上漂流。」林正盛是台東山上長大的孩子,家裡是山上唯一一戶人家,小時候海明威、川端康成及歌德的世界經典名著就是他的玩伴,與書籍為伍的童年,讓他勾勒起當個「大文豪」的夢想。後來他的夢想與爸爸的期望值產生歧異,陷如僵局之下,憤而離家北上。在台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麵包師傅,有了工作以後,便安心地落腳於台北城。直到有次在電影院的看板上看到了「編導班招生」的海報,便毅然決然地投入電影這一行,從麵包師傅到拍上第一部電影,林正盛走了九年之久。

 

導演林正盛。

 

「不時會冒出一個念頭,應該把自己丟到另一個地方吧。」林正盛的旅行開頭總是這樣的,適逢其會,猝不及防。他舉了個例子,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永遠需要旅行的養分。「你剛考上大學時,對周遭環境充滿了好奇,一路上看見的商店和街道你都目不轉睛,甚至一隻貓跑過去了,也會吸引你。日子久了,因為太熟悉了,你不再迷路,不再對周遭感到好奇。習慣,會麻痺我們的知覺感官。」

 

「可是再重新把你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你身上所有的毛細孔又再度被打開了,你會重新再去感受,而那種用生命和身體去感受世界的能量,會再度鏈結你與世界的關係,於是它會帶動你的思考,重新認識自己。」對林正盛來說,旅行去哪都好,國內國外都好,記得找些時間脫離在舊環境打滾的日子就好。

 

巴西,城市規劃大出所料

「關於那些陌生的地方,去之前你所受的教育及所有資訊不能涵蓋全部,去了之後才能看得清楚。」那一趟因為拍攝紀錄片而前往巴西的旅程,對林正盛來說,是個具衝擊性的旅行經驗。

 

「在出發巴西之前,身邊所有的人都在提醒你那是個治安不好的國家,我們也被搞得緊張兮兮的,所以剛到聖保羅時,攝影機一架出來,五六個人圍在旁邊保護機器。慢慢地,你就會發現,沒那麼嚴重嘛。後來我們就靠著自己去感受這個城市回應你的東西。」林正盛撇除偏見,重新認識這個國家。讓他感到頗為驚喜的是巴西的城市規劃,他甚至覺得巴西還值得讓台灣借鑑。

 

「巴西的城市庫里奇巴,因為國家不富裕的關係,發展了類似台中BRT的大眾交通運輸,我們親身搭乘後,它們規劃的專用道路速度快且通暢無阻,要比台中的完善許多。」「庫里奇巴還規劃出許多的公園和綠地,當雨季來臨,磅礡大雨襲擊城市之時,公園會有蓄洪池,都市裡就減緩了淹水的問題。」巴西之旅帶給他許多認知與認識之間的撞擊,如果沒去過,你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的遠方是什麼模樣。

 

巴西庫里奇巴,總統大選遊街造勢。

 

巴黎,豐富的建築宛如大型博物館

說起巴黎,林正盛愛的正是那勾人的豐富城市色彩,「就如海明威所說:『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在巴黎的天空之下,斑駁的建築物映著歲月的痕跡,讓林正盛不禁反思,「這座城市怎麼能將古老建築維護著這麼完好,一眼望去,就能產生時空交錯之感,整個巴黎就是大型的博物館。」而在這麼多建築物裡面,林正盛尤其喜歡奧賽美術館,曾在巴黎旅居過兩個月的他,總會到美術館待上一下午,他說:「奧賽美術館每次去都有新鮮感,每一空間都讓我有種徜徉在時光河流之中的感覺。」新與舊的交錯,讓巴黎有了多樣的迷人風情,流逝的時光仍在,只是換了一個新的面貌。

 

於巴黎,林正盛帶著學堂的孩子柏鈞遠赴巴黎旅行。

 

【完整內容請見DFUN雜誌九月號

 

林正盛

導演、作家。曾以「愛你愛我」拿下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獎,並創作許多台灣優質電影,將小人物的生活搬上大螢幕。近期紀錄片《有任次的旅行》,將年輕人的迷惘與找出路的旅行歷程真實呈現。現在致力於為自閉症的孩子成立藝術學堂,「多寶藝術學堂」,提供一個空間,讓自閉症孩子發揮藝術天分,應用在他們未來的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