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弘楠的原生建築觀

TEXT=Christine Chen    PHOTOS=翁偉中、金以容建築事務所

 

「建築是讓世界存在的證據,不僅描摹城市輪廓,也讓居住者界定自身與他人間共享且親密的關係。」—朱弘楠

0711DFUN_____-1

現任金以容建築師事務所之設計合夥人兼共同主持人朱弘楠,為台灣建築界中流砥柱,曾以作品「先得月」入圍2012年ADA新銳建築獎,並於2013年獲台灣建築住宅建築獎之集合住宅類首獎。他擅長在垂直向度中透過都市立面皮層,回應居住空間層次變幻下的光影切片與生活況味。立足商業競逐中,卻透過原生家庭所賦予的空間聯想力,尋求每棟建築從立面、開窗到公共與親密空間的模糊界定。先得月-4

 

界定曖昧場域的高手

小時候住在大同區蘭州市場國宅的朱弘楠,7個人生活在9坪空間與一條長廊上,這一條廊道將所有生活單元串連,是公共區域也是親密玩耍的場域。朱弘楠特別強調:「是親密而非私密,因為親密是互相對待的過程。」所有人在住宅裡若即若離的關係,正是透過建築不著痕跡的刻意安排,所打造模糊但自由自在的共享空間,而這也是他從事建築以來最感興趣的事。

 

在他的建築裡,不難發現那條兒時廊道無所不在,並以各種形式、符號鑲嵌在建築的立面表皮,隱藏在空間肌理下跳動的脈搏,有時是交纏的線,有時以帶狀風貌問世。這都再再突顯朱弘楠是界定曖昧場域的高手,他可以打破集合住宅的個人性及集體性,讓建築皮層變成展示生活的櫥窗,讓矛盾並存又不感到違和。也能以過渡空間表達住宅的親和力,經由虛實交錯的窗篩下光影變化,利用建築尺度及窗戶錯置的角度傳達建築表情,形構生活中的私密。

國揚天母-5

建築與居住者的對話空間

正因如此,作品「太平洋森之丘」 ,在既有混亂的都市紋裡中,以居住空間及身體尺度的構成元素,將其凹凸與進出的變化,加入回應都市的連續流動之白色彩帶,編織成垂直住宅聚落集居的當代城市風景。

 

至於「國揚天母」在面對都市立面皮層時,運用許多白色冰裂紋馬賽克方框,拼成白框下疏而不離的建築意象。而在「陸江A+」中朱弘楠運用水景、街道傢俱、公共雕塑、地形高差及植栽設計,創造開放邀請的生活環境,確實塑造出外部居住環境的歸屬感。

 

不只一般集合住宅,即便是連棟重疊別墅比方「麗池會」,朱弘楠也能以垂直配置,透過濾光的格柵、帷幕玻璃量體及大尺度的陽台與露台,清楚地表達出生活空間中的公共與私密行為。陸江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