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畫筆魔力 彼得・辛莫曼方法論──後設圖像油畫個展

德國藝術家彼得・辛莫曼油畫作品睽違五年再度登場,引領觀眾探索⾊彩與科技圖像之間的多種可能。

〈Waterfall|瀑布〉2021 Oil on canvas|油彩於畫布, 150 x 110 cm|59 x 43.3 inches

 

本次個展名稱「彼得.辛莫曼的⽅法論——後設圖像」中引述「後設」一詞,揭露藝術家創作的脈絡。回顧彼得.辛莫曼長達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於求學期間便藉由繪畫作為思考哲學意義的手段,試圖激起人們的感官知覺並推翻傳統的視覺意象。從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他由解構傳統意象出發,延伸至混合概念的探索,並於1980年代末開始將環氧樹脂混合顏料創作於畫布上,以《書封系列》(Book Cover)及其意涵為創作核心,解構知名文化、科學刊物背後的傳統概念。爾後在1990年中,因應當時科技突破和視覺圖片的大量充斥生活裡,辛莫曼正式將創作重心轉移至探索視覺的數位化,開啟了「後設圖像」的手法。在數位科技當道的時代潮流中,他揭示涵蓋符碼、記號的圖像,探討與意識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精密繁瑣製作的環氧樹脂作品,鼓勵觀者重新面對各式圖片的自己,開啟層層的反思與對話。

 

彼得・辛莫曼的私密圖像實驗套路

繪畫創作的前置準備中,辛莫曼會使用自己個人的圖像檔案庫,找尋合適的圖樣作為初始基礎,並將這些圖像檔案進行演算處理,大膽變形的同時又適當的將原本的圖像樣貌剷除。藉由此作法,辛莫曼將具體的圖像轉意為抽象科技化的模板,在定稿之後以手繪的方式一筆筆細膩的在畫布上完成,達成身為一位「畫家」的任務。

〈Three Times|三次〉2021 Oil on canvas|油彩於畫布, 70 x 54 cm|27.6 x 21.3 inches

 

辛莫曼大力否認自己的作品是科技整合的結果:「我完成的圖樣絕對不能單單視為一種新科技,雖然作品的基底是藉由科技技術重建、挪用和套用濾鏡,然而最終生成並非透過電腦或機械,而是我的雙手掌握和感受油彩、筆刷和畫布間來回的彈性和聲音,連續將顏料施於畫布上的成果。」

〈Relief|寬慰〉2015 Oil on canvas|油彩於畫布, 200 x 330 cm|78.7 x 118.1 inches

 

無論是油畫作品或是無邊界幾何圖形的環氧樹脂創作,當創作完成的那刻,對藝術家而言,那畫布的特徵、浮雕性、動態感、觸覺感都是辛莫曼的後設狀態,在私密嚮往中回應原始的圖像檔案。

 

 

作者的抽身,觀者的詮釋

辛莫曼曾說:「觀眾有權利自己判定這些圖樣是什麼。」不論是受到世界各地的藝廊、美術館和機構中青睞典藏的環氧樹脂作品,或是最近十年發展出來、每一個筆觸間充滿生命力的油畫,有些作品都被命名為〈無題〉,而辛莫曼也從未向世人展示那些最初圖像的檔案,無疑再次強調他對於作品徹底的抽身和予以觀者的尊重。本次個展中,包含了多件辛莫曼於2019年開始醞釀,並於2021年完成的油畫新作,展現不同於過往環氧
樹脂作品的氛圍,創作過程雖然繁瑣漫長,卻完美體現動態且奇妙的生物感,如作品《消逝》和《收拾》雖然基於相似色彩選擇,卻建構出各有特色的強烈表現力。每一個筆觸是構圖上的單一元素,卻同時又隸屬於一群筆觸,串連出一連串的趣味聯想,展現藝術家在過程中的姿態與韻律。《畫布》、《顆粒》、《溫布利亞》、《瀑布》與《礦物》呈現了驚人的線條與肌理,在深邃空間的視覺效果之內,又可以依循色彩變化的筆觸感受到柔順的絲綢感。

 

 

展覽資訊

展覽地點:100台北市金山南路一段67 巷5號1樓 路由藝術

展覽期間: 9月4日- 10月31日

開放時間:根據台灣相關疫情防治規範,空間採實名預約制,詳情或動態請洽藝廊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