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世界偉大的隱藏者Yasuhiro Kaneda

TEXT=Christine Chen   PHOTOS= Yasuhiro Kaneda

平面設計大師保羅.蘭德(Paul Rand)曾說,設計的目的就是將「白話文變成詩。」如果建築是一首流動的詩,那麼結構設計便是將每個字擱在對的位置後所構成的節奏與韻腳。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在建築世界裡有一個重要卻不常被提及的角色,那就是結構設計師。來自日本的金田泰裕(Yasuhiro Kaneda)2012年成立自己的事務所,過去曾負責設計吉村靖孝(Yasutaka Yoshimura )、OMA(Rem Koolhaas) ,並擔任法國景觀建築師 Catherine Mosbach 和Philippe Rahm Architects 與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的台中中央公園之結構設計。

____15

對他來說,結構不僅是物理上代表工程的意義,亦涉及建築、語言、音樂、關係等領域,不僅是思考事物的方式,也是設計建築時必要的手段。Yasuhiro表示,他從學生時期就對瑞士語言學學者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法國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的思想特別感興趣,而在音樂上則偏好拉威爾、薩提與德布西(Ravel、Erik Satie、Claude Debussy)。

 

因此,受20世紀初期法國思潮影響甚深的他,認為自己並非捨棄了建築而走向結構一途,而是結構理所當然存在生活當中,他便自然而然進入了結構設計的世界。

MRT01

有別一般結構設計師,Yasuhiro從建築最初的設計發想便參與討論,進而兼備建築師及結構設計師雙方不同的考量,因此在設計能減少許多不必要存在的矛盾。尤其是他非常享受從無到有的整個時間歷程,亦追求將思想轉換成形式的快感,特別是他感興趣的並非建築,因為當他面對不同項目時,他發現跟建築產生關聯的並非建築本身,因此各種日常吸收的養份都會反映到他的設計當中。

 

 

而去年在北美館由阮慶岳與曾慶豪所策展的「未明的雲朵:一城七街Cloud of Unknowing」中,Yasuhiro所設計的烏托邦街(Street of Utopia),在展館既存的牆體、樓板、橫樑、天花限制下,將結構設計中的切片分割,並巧妙地隱藏了樑柱形成另一種空間美學。

sendai_house_010

 

這是結構設計的魅力,以科學的基礎轉譯人文軌跡,而對Yasuhiro來說,這也是他之所以迷戀結構的原因,因為「所有的結果應該是簡單,但非直接地;所有的結果不應透過追尋所獲得,而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至少,他是這麼認為的。

 

____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