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來台!告訴你法式美學如何迷倒這個世界


TEXT = Tong Chien  PHOTO = 聯合數位文創

 

40年有多長?可以成就什麼事?40年已足以讓巴黎龐畢度中心(Centre Pompidou)的兒童藝廊(Atelier des Enfants)準備好,來到台灣帶來精采可期的藝術體驗!遇見兒童藝廊負責人Patrice Chazottes的傍晚五點,夕陽餘暉的光線從窗簾透進飯店,他背對著窗,身後的光如同真正的藝術總蘊含著創意及生命力,以迷人絢爛地姿態,向人們而來。

 

藝術像實驗,讓人們喜歡去美術館,需要經得起考驗

今年是法國龐畢度中心創立的40周年,我們或許早已習慣法國藝術地位的不可動搖,然而龐畢度在1977年創立之時,並不被看好。「評論家認為龐畢度中心的建築很難看,然而成立一年,參觀人數就超過預期。」擔任法國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負責人與龐畢度中心公眾事務及推廣部門的副執行長Patrice Chazottes說。

法國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負責人Patrice Chazottes。

人們喜歡藝術、追求美感,但到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實踐?美術館要如何長期與民眾產生互動、建立關係?Patrice Chazottes分享,龐畢度不只是單純的美術館,裡頭也同時設有免費的圖書館、現代音樂聲學研究中心、表演藝術廳、電影院,兒童藝術工作坊……等等;此外,龐畢度中心的現代藝術典藏作品數量是全歐之冠,它是一間如此有活力及熱情的藝術中心,以至於能吸引大量民眾前來造訪。

龐畢度中心以法式美學教育為主軸,圖為「猜猜我是誰」機械零件圖像拼貼工作坊,將藝術家作品解構再重組,培養兒童自我表達及圖像拼貼能力。

不僅如此,龐畢度藝術中心以「模組化」的方式來規劃不同族群所需要的內容,不只是多元化的策展、展覽,還有表演藝術的活動,並針對主展覽,來配置相輔相成的推廣活動。富有活力、吸引力、號召力的種種特色,是吸引民眾喜愛去到龐畢度美術館的主要原因。

 

先有兒童藝廊,才有龐畢度。

藝術中心很多,但1977年成立兒童藝術教育中心,龐畢度可說是蔚為先鋒,也成為全世界當代藝術中心起而效仿的典範。直到現在,若人們談論起建立美術館,就一定會談到兒童教育這一塊。

龐畢度中心以法式美學教育為主軸,圖為「跳舞方塊」蒙德里安的節奏、形式與色彩工作坊,藉由肢體及教具延伸,認識並創造更多的藝術形態。

以為是先有了美術館,才有了兒童藝廊,然而Patrice Chazottes表示:「在1974年龐畢度中心建立之前,兒童工作坊就已在巴黎瑪黑區開始。」龐畢度中心成立之後,將兒童工作坊納入,但兒童藝廊並不是龐畢度的「附設」工作坊,相反的,龐畢度中心成立的使命,包括了兒童藝術中心,可見其對兒童藝術教育的重視。

龐畢度中心以法式美學教育為主軸,圖為「影子遊戲」復古投影儀工作坊,以簡易的素材重疊製造光影效果,讓小朋友觀察其中的明度及彩度變化。

從一開始針對6-12歲的孩童,到了2000年,年齡層下降到2-12 歲,並於2007年,再成立13到16歲青少年工作室。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很鼓勵父母與孩子一同參與藝術創作,並使用多元跨領域的藝術方式來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而所謂的多元,卻是從最意想不到的平凡媒材:「筆」開始。

「平常我們看見的是一支筆、兩支筆,但如果今天有五十支、一百支筆,會發生什麼事情?」所謂的法式美學,甚至能夠用數量,展開對藝術的想像。

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深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扮演著重要角色,十分鼓勵家長一起參與孩子的創作過程。

「台灣,不要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要覺得國外的東西就比較好。」Patrice Chazottes強調,此次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將工作坊搬來台灣,並不是覺得他們的創作方式就優於他人,而是盼望在全球化的時代,透過相互學習,激盪出人們更多對於生活、藝術的感受。

Patrice Chazottes言談中時而輕鬆,時而嚴肅,似乎也如法國對於藝術的態度,以認真、要求的心態看待,以輕鬆活潑的方式進行,或許法式美學一點都不夢幻,而是一種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

而龐畢度中心兒童藝廊此次帶來三個主題工作坊,包括跳舞方塊(JEUX DE LIGNES)、猜猜我是誰(MÉCACOLLAGES)、影子遊戲(MATIÈRES À RÉTRO-PROJETER),將在華山文創園區,邀請台灣人一同共襄盛舉!

 

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兒童藝術工作坊

活動日期:2017/12/21-2018/2/28

活動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主辦單位: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聯合數位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法國在台協會

報名請上udn售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