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交織的都市耕讀小屋‧蕭有志

EXT= Viola Chen  PHOTOS= Elen Su

 

臺北,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城市系統,交織著千萬張臉孔不停歇的前進與轉動。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以往社會中三房兩廳的單元住宅早已被百坪豪宅所取代;臉書上,盡是月領22K年輕人的哀鴻遍野。

 

於是我們問,年輕人最低限的住宅需求究竟是什麼?來自日本的建築大師藤本壯介與荷蘭的MVRDV在其作品「Tokyo Apartment」和「The Vertical Village」中或許提出了某種程度上的解答,呈現了新世代城市居所間複雜卻又疏離的人際關係;而來自臺灣的蕭有志,與他的最新作品「旅行的都市耕讀小屋」,透過游擊性的構築行動,也正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

IMG_1444

「旅行的都市耕讀小屋」是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所策畫「兩個城市實驗計畫」中的其中一項。策展人─現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系主任的阮慶岳指出,「台灣的房屋市場有單身歧視。」而都市人習慣外食、在咖啡館讀書上網,「整個城市就是你的客廳」也早已成為台北的普遍現象。 「一個人所需要的住宅需求其實不過如此。」蕭有志指著1.3坪的都市耕讀小屋這麼說道。

_DSC7516b

蕭有志表示:「這個由南投竹山德豐木業以柳杉疏伐材製成的小屋,是希望提供這個對木造建築日漸疏遠的社會一個再度親近木造建築的機會,以及讓生活在這城市中的人們,開始思考柳杉使用於台灣常民生活中的可能性。」事實上,綜觀國際上第一線的家具代理商們,無一不是在強調其品牌之於材料的頂級追求。而原木更是淬鍊著各式空間之於人生活的溫度,交織著你我共同記憶中曾有過流光片影的片刻,是一種回歸大自然最舒服的方式。

 

「從設計的角度來講什麼都是有可能的。」、「Apartment裡面有沒有可能會出現House?」當我們回頭談到台北市的住宅政策時,蕭有志不禁感嘆的說。事實上,建築師基於社會責任,本當投身追求居住正義的住宅設計行列,無奈這樣的設計工作獲利太低,國內建商寧可設計豪宅,也不願費心處理廉價住宅問題。如同前文提及的「Tokyo Apartment」,藤本壯介利用建築空間的微型分離與重組,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空間的界面,並顯示出日本少子化世代家庭與人際關係的演變;而西方現代主義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更早在20世紀中葉,即以「馬賽公寓(Marseille)」一案,挑戰了當時歐陸所面臨嚴重供需失衡的居住問題,並提出經典名言:「建築或是革命?革命是可以避免的。」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這棟外觀看似如此夢幻的「都市耕讀小屋」,背後隱含了如此尖銳的社會議題,然而在訪談的最後,蕭有志也不忘以主人之姿,歡迎DFUN入內參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供水供電外,「都市耕讀小屋」甚至連衛浴設備都一應俱全。傍晚,屋內搖曳的燈光穿透流裡台上方的窗口,在草皮上灑了一地金黃;台灣柳杉製成的原木浴缸,混合著一旁書櫃上的香草植物,在夏天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涼;爬上樓梯,閣樓裡也早已備妥了雪白色的床單。

IMG_1452

IMG_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