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都市更新、綠建築可以怎麼做?香港首座零碳環保建築項目參與者這樣說!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互動型態等文化軟體層面的演變,硬體部分的「城市」也必須做出回應,人類文明會不斷轉動,若要進步,就要更新。然而更新並不意謂剷除舊有建築,蓋建新穎高樓大廈,如何透過對歷史紋理和地域環境的觀察,提出對症之策,才是順應時代發展最有效,有益的方式。來自香港的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Ronald Lu & Partners,簡稱:RLP),於去年年底來台後,也希望攜帶豐富的都更經驗,參與危老都更相關項目,期待與台產業一同推動城市的升級發展,讓我們一同聽聽來自RLP副主席呂慶耀對台灣都市更新的專業觀點。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政策,2020年甚至被譽為「危老政策爆發年」。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台住宅平均屋齡約為30年,其中台北市屋齡40年以上的老屋占比更超過四成,再加上人口高齡化速度加快轉變之下,住宅的高齡設施需求增加,重建高齡房屋的問題迫在眉睫。呂慶耀表示:「都更不僅僅是建築物的重建,若能在新建築的設計上,導入綠建築元素、『正能量建築』的概念,將能創造舒適友善的生活空間,帶動城市再升級。」

借鏡香港 應用台灣

在政府如火如荼的推動下,全台都更、危老近兩年申請案量皆有顯著成長。呂慶耀認為,香港因地理與城市發展因素影響,較台灣早啟動都市更新,透過鼓勵、推廣及促進社區更新,積極應對社區老化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的生活環境和品質。

其中較知名的案例,也包含了RLP曾參與設計與執行的「利東街」。利東街位於香港灣仔,原為一條專售喜帖等婚禮用品的街區,擁有豐厚的歷史與人文氣息。RLP在接手重建的設計工程後,以一條長200公尺的「林蔭大道」為主要設計概念,並增設立體綠化帶,不只有效緩和熱島效應,也增加公共休憩空間;該區也因為緊鄰地鐵灣仔站,隨大眾運輸工具使用量的提升,讓「低碳生活」概念更落實。自2015年完工至今,每逢佳節張燈結彩的利東街更同時吸引了市民和觀光客慕名而來,利東街甚至成為了熱門的打卡景點。

重建前的利東街,人車共用一道,街區較顯擁擠。

呂慶耀也分享:「當初在推動都更的時候,曾引起不少討論,但後來我們證明了好的重建規劃,是可以讓歷史記憶和舒適與機能的城市發展並存的!」

重建後的利東街,RLP以較歐風式建築進行規劃,人車分道並輔以大量植栽進行街區綠化。

 

 

建築導入綠色概念 讓建築充滿「正能量」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建築物消耗全球能源的40%,除了「重建」本身的規劃,呂慶耀也認為須將「綠建築」的概念應用在都更及危老重建的建築設計上。因此RLP也將以環保「創造更美好的生活(Design Better Life)」視為核心設計理念。

如近期RLP在香港九龍區打造的小地積的單棟式住宅建築庭缘(Courtyard Residence),考量疫情過後,民眾對居住健康重視度提升,RLP將永續、生物多樣性、健康和養生等概念融合入設計中,利用屋頂花園等設計讓綠化覆蓋率超過50%,有助空氣淨化與自然隔音的屏障。RLP期待透過將自然引入住宅的方式,打造一座真正的城市森林建築,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

庭缘建案將「庭院」的概念結合並應用於高樓設計中,極具標誌式戶外樓梯設計,不僅創造植栽擁抱建築的氛圍,也強化「城市森林建築」的落實。

呂慶耀表示:「過去我們討論『綠建築』,比較單向思考這個建築規劃為人類帶來的好處,像是從建材的選擇、智能規劃降低額外能源需求等;但現在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去思考,建物如何透過改善整體設計和與社區間的關係,為整體環境帶來更多正面的助益,像是『正能量建築』的概念也越來越興盛。

 

正能量建築與零碳作品「香港零碳天地」

對於可以回饋社會、社區的正能量建築,呂慶耀表示RLP曾參與過的香港首個零碳環保建築項目「零碳天地」即是一例。該地原址為建造業議會轄下的一個老舊戶外訓練場,2010時為了搭上九龍灣的發展,被指定改建為香港第一個綠色建築項目。RLP透過在建築本身加裝太陽能板與生物柴油推動的能源系統,讓建築不只可以「自製能源」,每年生產的能源總量,甚至會高於建築物營運時消耗的能源量。產能建築作為綠建築概念的延伸,未來也將成為一種趨勢,因為它也讓周邊的環境一同綠化,更能落實政府推動都更後產生的環境回饋。

香港首座零碳環保建築項目「零碳天地」,RLP透過在建築本身加裝太陽能板與生物柴油推動的能源系統,讓建築擁有「自製能源」的能力,讓都更後對環境的正向回饋理念更落實。

面對台灣產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呂慶耀進一步指出:「現在除了台積電、台達電等大企業,連台科大等校園中,都可以看到綠建築的足跡,顯示『綠』的概念在台灣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中,我們十分期待未來可以與台灣的產業一同努力,創造更舒適的生活空間,讓整體城市更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