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內在和諧的後療癒空間 」DISCOVER THE POST-HEALISM SPACE

TEXT+ILLUSTRATION = 林淵源

 

療癒感,是一種泡泡狀的物質。

 

就像悄然躲進一個專屬的球型透明包廂,縱使泡泡外面狂風暴雨,泡泡裏頭祥和依舊,你只是看著紛亂的世界,但心境一片澄澈。

寂寞的時候你需要一個泡泡,沮喪的時候需要泡泡,口渴的時候需要泡泡,生日那天早上被老闆臭罵一頓後需要泡泡,在人行道上仆街摔了一跤需要泡泡,還有還有⋯喝醉了的你趕上回家的末班電車,車裡空無一人,可是竟神奇地出現一張Arne Jacobsen設計的「蛋椅」上,然後你帶著滿足的笑容呼出了粉紅大泡泡⋯⋯,這個世界太需要泡泡了。

當「療癒」成為某種設計的價值之後,我們更關心的是,如何更積極地尋找一種「不療而癒」的設計體現。從本期《DFUN》後療癒時代,我們從設計裡找出不同的省思態度,從物件、家具、空間、建築,直到城市與大環境,都該是先於療癒的心蕩神馳。

 

 

用品設計,從零歲開始|TAILORED TO AGE – 江口健太郎
社群空間營造提案|COMMUNITY CAFE – 王菘豊
樂園系治癒空間HEALING PLAYGROUND – 香港兒童醫院
像自然一樣思考THINKING LIKE NATURE – 曾志偉
從森林喚醒最初的記憶THE FOREST BIG – 勤美學 森大
探索人類學的療癒基因ANTHROPOLOGY INGENUITY– 林承毅

 

【完整內容請見《DFUN雜誌》2018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