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河畔的表演藝術 絲絲入扣的舞台饗宴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是克制。」―《奧菲歐》
《奧菲歐》(L’Orfeo)是一個希臘神話。奧菲歐的妻子尤麗狄西被毒蛇咬死,奧菲歐到陰間去救她,地獄之王說:「只要在走出黃泉國以前不回頭看,就將妻子還予你。」但奧菲歐忍不住思念之情,偷偷回頭看了一眼,結果尤麗狄西就當著他的面消失了。
如水一般流連 如詩一般忘返
由藝術家Ralph Nauta和Lonneke Gordijn共同創立的Studio Drift工作室,此次與荷蘭巡迴歌劇院共同創作,將晚文藝復興時期、早巴洛克風格的音樂劇本《奧菲歐》搬上了歌劇院。《奧菲歐》是至今仍在表演的古老歌劇,由Claudio Monteverdi於1607年創作,然而此次Studio Drift卻運用了一種創新的技術來作為《奧菲歐》的舞台呈現,它就是「 Ego」。
Studio Drift素來以大型裝置作品聞名,此次也不例外,「 Ego」便是一種由10英里超細尼龍線製成的動態雕塑,藝術家將它懸掛於表演者上方,並以「 Ego」的流動來代表角色的內心世界,它有時看起來像固體,有時卻又如水一般自由流動著,其種種變化皆能呼應角色內心的潮起潮落。
“此時此地此景”-究極的工藝之美就在當下
Studio Drift的Lonneke Gordijn非常迷戀用積木的概念來創作,她認為積木剛硬的角度、筆直的線條,是人類追求工藝之美的終極目標,此次「 Ego」的廓形也是用矩形來作靈感發想。
而Gordijn為了使「 Ego」的形狀更為流暢,她使用了十公里長的極纖細反光日本氟碳線,懸掛於矩形柱子上。如此超大規模的製作使得Studio Drift必須自己開發紡織機來製作動態雕塑。
Lonneke Gordijn說:「由於劇院與畫廊不同,劇院的觀眾只能坐在一個位置欣賞舞台表演,意即觀眾只能夠品嚐“此時此地此景”帶來的刺激,因此我非常享受使用科技來創建在“真實”情況下無法實現的視覺效果,衝擊觀眾的感官,為他們留下印象深刻的體驗。」

「 Ego」的形狀會隨著八台機器的運動而變化,因此它並不會有太僵硬或太鬆動的問題,而操縱「 Ego」移動的則是已經設定好的軟體。
「 Ego」與舞者的姿態合而為一 從內而外洗滌觀眾的自我
歌劇導演Monique Wagemakers、編舞家Nanine Linning及Studio Drift一直密切地討論著關於這部歌舞劇的概念,他們都想打破自己既往的思維模式來創作,Lonneke Gordijn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打破彼此的預設立場、激勵彼此,我們翻新了舞蹈、音樂、聲效、雕塑原本的型態,勇敢地去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舞台模式。」

三方藝術團隊都想將主人公奧菲歐的內心轉折呈現得更飽滿,讓他從“人生從此只能沉迷在失落的愛情中”的心態,轉化為“哪怕天與地都傾塌了,內心也永遠有著屬於自己的一股力量。”
「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是克制,我們再喜歡一人一事一物,終究也不能忘記愛自己,人永遠都有機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是此次《奧菲歐》劇團最想傳達給觀眾的意涵。
▎《L’Orfeo》表演資訊
時間:2020年1月25日至2月22日
地點:Dutch Touring Opera(Wenninkgaarde 40 – 42, 7511 PH Enschede,Netherlands)
◎Photo via:Studio Dr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