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Christine Chen PHOTOS=向京+广慈雕塑工作室
一對夫妻,兩種風格,卻都是中國當代最成功的雕塑藝術家。他們是向京與瞿廣慈。2010年打破藝術與商業的籓籬創立「稀奇X+Q」品牌,不只成功形塑藝術與商業間無懈可擊的全新形象,今年9月亦將成為首位登上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O)主舞台的唯一中國藝術品牌。
想了解稀奇X+Q,首先得回溯兩人的創作歷程,做為文革後一代,1969年出生的瞿廣慈於浙江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便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最終取得碩士學位。他自百廢待舉的八零年代中國當代藝術圈裡試圖尋找定位,當大多數人在二元空間中理解藝術時,他選擇以極富力量的立體雕塑做為藝術之路。
做為藝術同路人的向京,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曾擔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大眾電影》雜誌編輯以及上海師範大學的大學教師,2007年與瞿廣慈創立工作室,她以玻璃鋼做為獨特的創作語言,運用女性細膩的視角關注人性,並演繹鮮明且具自我意識之作品。
宿命的雕塑藝術之路
對人性極感興趣的她,在不同階段時期提出不同主題,向京說:「雕塑要比其他媒介花費更多功夫與時間,一旦有了開頭就得繼續做下去,同時也為證明雕塑在當代藝術中的可能性,我一做就是二十年,是一種很宿命的感覺。」因為創作就像搭房子,先有大格局再仰賴各種大小結構的相輔相承,而她所要做的就是在本質上對存在不斷提問,如代表作《你的身體》、《這個世界會好嗎?》,而瞿廣慈最廣為大眾所知的小胖人形象作品《大飯局之一》則臨摹了浮華塵世裡的尋常面孔。
在藝術創作上向京認為,靈感不是一個忽然冒出來的點子,創作反而比較像一種想事情或面對問題的方式,比如怎麼回應這世界的思想及存在之價值。「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每個人,無論是不是藝術家,都會在所經歷經驗中被塑造並自我塑造,因為有了所思所想所以渴望表達,作品就是顯現出的物證,當然不是所有的思考都能物化成藝術,只有一部份可以。這其中包括各種媒介的限制,也有時間的限制,有的想法在現實中不成立,有的隨風飄散,因此每次都只能產出一部份。」因此向京在有限中以一個個系列的方式表達思考的結構,並透過作品與觀者間一層層複雜的轉化體現誘發觀者的思考。
外界常將兩夫妻拿出來比較,瞿廣慈表示向京關心自我變化,其雕刻藝術強調從內而外的張力,而自己的作品則較具社會性以及引人入勝的是敘事性。不過向京則認為藝術家本來就存在各種不同類型,即便夫妻也是獨立創作者,她從來不做比較。
稀奇今年首度進駐M&O巴黎主場
但藝術創作除了在藝廊、拍賣場裡內登場,還有沒有其它的可能性?當全球受到金融危機衝擊時,瞿廣慈開始反思藝術品的真正價值究竟是什麼?特別是2010年,在飛天使者的展覽時所銷售的雕塑衍生品,啟發了他讓藝術日常化的想法並決定投入品牌創建。
2010年以兩人姓氏縮寫創立「稀奇 X+Q」品牌,主要販售由兩人作品為原型的藝術衍生品,向京負責雕塑系列設計,而大部分品牌相關事務則落到瞿廣慈身上。當時周圍有不少質疑的眼光與聲音,瞿廣慈則表示商業與藝術一向水火不容,但「怎麼判定對錯呢?只有看最後結果,做好時便是對的。」因此他想去尋求兩者間的平衡,讓藝術也能擁抱日常,卻不經意開創了中國藝術品牌的先河。如今回首過往看來這決擇其實再正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