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香港空間故事書
「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全民提名及票選,尋找香港人的空間故事,市民的空間由市民提名。
香港室內設計週 專屬於香港市民的一隅天地
生於斯,長於斯,不論是象徵香港經濟實力的氣派商廈、奢華酒店,還是老街小巷的懷舊茶室、老牌書店,都是我們生活、工作的空間。當空間沒有了人,一景一物就沒有生命。為讓大眾更了解本地空間設計的隽永美學,並進一步透視室內空間與香港社會、民生、經濟、藝術、文化等各方面的互動與源流,香港室內設計協會特意於「香港室內設計周 2021」策劃本港首個「我最喜愛的香港室內空間」選舉,並由即日起至 7 月 4 日期間邀請所有香港市民提名盛載港人成長回憶和情感的心水本地室內空間,不限類別,由家居、商業空間、以至餐廳或店面等皆可。
除了公眾的貢獻外,主辦方邀請了城中著名文化創意人如靳埭強、陳幼堅、董啟章及江記等人提名具代表性的本地室內空間。名單中除了包括奢華的酒店奕居、香港美利酒店、K11 MUSEA 商場外,更包括洋溢本土情懷的陸羽茶室、艺鵠書店、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等,種類及風格多元,藝術價值顯著,反映本土設計美學、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
票選最高的 10 個項目將於 8 月 20 日 至 22 日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香港室內設計周」博覽中隆重展出。公眾不但有機會看到他們心水空間更多彌足珍貴的照片、影像和故事,大會更將利用各種設計界的高科技,去還原、修復入圍空間的不同面貌,讓公眾以耳目一新的形式認識這些空間。這些入選空間也將會被製成周邊紀念品,並由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日後在包括已經舉行28屆的「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APIDA)等國際及洲際大型設計展會上向世界各地的設計師推薦,讓更多人認識到這 10 個極具代表性的香港室內空間。
流金歲月
不同世代的香港人都把他們的故事寫在陸羽茶室的牆壁上,而設計師、品牌顧問和藝術家陳幼堅正是其中之一。陸羽茶室勾起他美好的兒時回憶,每天早晨,他都會被父親叫醒,父子二人一起飲茶。陸羽茶室於1933年開業,不少老饕茶客都習慣回來茗茶和享用傳統點心。由於茶室歷史悠久,其殖民時期的裝潢和清式的紅木家具喚起老香港作為東西薈萃之地的懷舊感。隨著中國風設計的流行,香港和海外的多間中國風餐廳都受到陸羽茶室設計裝潢的影響。陸羽茶室是陳幼堅最喜愛的社交空間,不管歲月如流,他都愛在那裡喝杯普洱茶,開展新的一天。
集體回憶
CREAM建築設計事務所創辦人建築師陳志毅鍾愛坐落在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這座大型建築物充滿特色和性格,而且擁有一段珍貴歷史。其屋頂上標誌性的「飛拱」,一排又一排拋物線型桁架相互連接,所以屋頂下的戲院得以採用無柱設計,而且聲效也十分優勝。皇都戲院的前身璇宮戲院自1952年起為中外表演者和觀眾提供重要的表演娛樂場地,在戰後香港的文化娛樂歷史和集體記憶中佔有重要席位。最初,璇宮帶來了大量世界頂尖古典音樂和西方歌舞表演,後來改名為皇都戲院,主要放映西片、國語片和港產片,直到1997年結業。根據現時的活化計劃,新業主會盡力復修、保育和改造這座日久失修的建築物,皇都的回憶將在工程完成後,重現眼前。
80年代的舫上食堂
室內設計師戴立君是LRF Designers Ltd合夥人,在1998至2000年間,曾任香港室內設計協會會長。雖然他推薦珍寶海鮮舫,但嚴格來說,這並不算是他最愛的地方。珍寶海鮮舫的仿古皇宮裝潢未能合意,而且在大禮堂內擺放了頗具俗氣的龍椅,讓遊客穿上宮廷戲服拍照留念。可是,差不多每一位在殖民時期長大的香港人都來過珍寶海鮮舫。通常他們都帶海外來港的親友和生意伙伴來到海鮮舫享受一個獨一無二、令人難忘的體驗。從登上穿梭香港仔避風塘碼頭和珍寶海鮮舫的小船開始,初次來臨的食客一定會感到新鮮和有趣。戴立君在珍寶海鮮舫多次用餐,在這個世界獨有、充滿特色的地方擁有不少美好的回憶,所以他對這裏很有感情,並透過這次機會和香港市民分享。
微型居所
香港擠逼的生活環境成為世界頭條。不少因素令香港出現籠屋和劏房等現象。一個嘗試地盡其用的解決方案,讓那些細幅、閒置和不適合大型和永久建設的土地也可以建屋住人。OPod水管房屋是價格低廉、環保、而且可移除的實驗性圓形小房屋。由現成的鋼筋混凝土管道製成,直徑為 2.5 米,並配備了生活空間、雪櫃、鋅盆、微波爐和浴室,生活機能齊全。每套袖珍公寓的面積約為160平方尺。若把OPod水管房屋疊起並提供一個小型住宅社區,一部分住屋問題較快地可迎刃而解。建築師羅發禮覺得,這些堅固的圓形管道可以打造成小型房屋,適合那些喜歡簡約生活,並想擺脫住屋負擔的人居住。
治癒心靈
如果你感到在這個世界中迷失自己,作家和文藝評論家鄧小樺會建議你去艺鵠書店安頓一下思緒和心情。這個位於鬧市之中的桃花源,是一個書籍和文化的殿堂,給予人們一個避世和反思的空間。艺鵠書店坐落灣仔富德樓,這座有機地發展多年,如今藝術、文化、媒體和倡導團體林立的大廈。書店的自然光、充足的空間和舒適的座椅,吸引讀者享受其寧靜的氛圍和精心挑選的讀物。對鄧小樺來說,這家獨立的非牟利書店是一個鼓勵想像、轉變、成長和復原的空間,所以她會把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年輕人帶到這裡重新思考,並逐漸學會走出陰霾,重新振作,重構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一個看來是平平無奇的空間,其實有其治愈心靈的能力,遠遠超越了當初空間設計要達成的功能。
免責聲明: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僅為本項目提供資助,除此之外並無參與項目。在本刊物/活動內(或由項目小組成員)表達的任何意見、研究成果、結論或建議,均不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創意產業科、創意香港、創意智優計劃秘書處或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的觀點。
新聞來源:
MEMO Plus Production
PR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