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與音樂的交響 姚仁祿 vs. 佐依子
TEXT + PHOTOS = 姚仁祿、佐依子
德國知名建築師密斯‧ 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曾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為空間組合而成的量體,音樂通過聽覺而在腦中產生空間的想像,透過聽覺的具像化、視覺的概念化,兩者引發感性的體驗,激盪出跨界的詩性交流。
本期特別邀請知名設計師姚仁祿與佐依子於DFUN 雜誌進行空間與音樂的跨界對談。佐依子為五個空間案選配的西洋樂曲,在融入樂曲背景與個人感知後,成為空間特有的無形裝飾,讓空間的語言更為柔軟、更具詩意。
談住宅小品
姚仁祿:靜觀光影
為朋友設計的住宅,屋齡已有三、四十年的老房子,在細節處注入了設計的巧思,體現「角落是生活,格局是氣度」的氣韻。最鍾愛的設計之處,為位於後陽台以竹石與木譜寫的閒適角落,百葉窗的設置不僅延攬窗外綠葉景致,更引入日照的生命力。
於客廳的窗邊設計一低矮座位區,提供屋主自在坐下並靜觀光影的閒暇時光。而巧心為喜愛閱讀的屋主設置窗邊臥榻區,窗外擺上一盆於淡水拾來的枝葉,使之成為頗具禪味的雅致端景。
佐依子:親密溫馨
這個設計空間一看就是有著較親密的情感附著在內,有老房子的基底與貼心的細節,應該是為認識而且在意的朋友所打造。
德弗札克的小提琴浪漫小品是這位捷克最富感情的作曲家為他的小孩遠在布拉格,為了讓小孩知道爸爸很想念他們,他寫了這四首技巧不難的小品給孩子們演奏,四首的氣氛都是十分家庭的(Homey)。
(音樂連結→Antonin Dvorak Romantic Piece)
談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
姚仁祿:東方意象
全球第一座以翡翠藝術為主題的迷你博物館,設計重點為引領潛藏的文化高度。而為了讓沈默的翡翠,展現骨與魂的生命力,光影成為演藝空間故事的主角;展廳利用姚仁恭設計的燈具,讓光的演色、照度和溫度等呈顯翡翠各式姿態。
為突顯博物館澄淨氣質與文化高度,空間結合富含東方古典意象的書法,以懷素、顏真卿為首,呼應翡翠雕刻,展現下筆下刀都需有神之意境。
還有那懸吊於中央的大小毛筆,使「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書」氣韻襲來;展場入口門扉上的翡翠蓮蓬把手,以粗獷之姿鎮守著展廳。展館最後,孔明雕像之前,以「名家法書翡翠十三帙」的姿態,一頁頁展開,訴說高度文化的可能。
佐依子:古典氣韻
因為是一個博物館,有特定的主題,空間中除了有古典的氣質,加上姚先生將相關風格的元素加入空間中,整體豐富卻有秩序與邏輯感。
屋頂上掛著毛筆的巧思,讓人想到音樂中的賦格對話,密度足夠,而且與所有事物相互呼應,就像巴哈的大鍵琴作品《郭德堡變奏曲》,一段詠嘆調的主題加上三十個變奏,一氣呵成。
最後的主題再現,就像這個空間的門把上那個緬甸文「愛」,如同一個溫暖的結尾。音樂原本為大鍵琴的版本,因為此空間是在大都會中, 所以以弦樂團的版本來詮釋始能顯示此設計溫暖的氣勢。
(音樂連結→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Variations (strings version))
談靜思書軒
姚仁祿:素樸靜思
原為Café 之用的空間,毗鄰台北101 大樓,轉為書軒後以樸素之設計呈顯大隱隱於市、素顏融入繁華的空間面貌。整體採深色木材質營造沉穩之氣息,入口展台擺置的暖黃桌燈,為空間漾起適意的閱讀氛圍;台上簡單放置瓷器與素淨的藍色提袋,使書軒以寧和之素顏巧對101 之現代宏宇。延續入口至內部的枯竹,採傳統掃帚的枝條設計而成,於古燈映照下勾勒一幅靜思場域。而室外花叢點綴都市的一角,更添難得的靜思。
佐依子:寧靜大器
這個位居台北最繁華的1 0 1 旁的書軒,讓我想起八零年代紐約第五大道上的書店,就離洛克菲勒中心不遠,被大精品店、最高檔的薩克斯百貨包圍中的大馬路上竟然有一個安靜的書店。而當時書店有一個小樓中樓,播放著黑膠唱片,吸引著尋找「寧靜空間」的人去聆聽。
原來那天放的是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斯的《泰利斯幻想曲》,這位作曲家向來對建築有著很大的興趣,他一直希望可以寫一首樂曲,讓觀眾一聽就可想像身處在設計完美的大教堂中。而他選了都鐸王朝樂師泰利斯所寫的聖詠當主題,讓弦樂團來演奏,首演時就在大教堂裡舉行,完全達成作曲家的心願。
而這個不可思議的書軒有著迷人的寧靜同時又大器,與泰利斯幻想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音樂連結→Ralph Vaughan-Williams:Fantasia 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
▎完整內容請參閱059期DFUN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