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代藝博會,誠品藝廊首次聚集藝術家共同展出藝術品

TEXT / Cassie C.

2025年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登場,誠品畫廊於展位C14展出九位風格鮮明的當代藝術家之作,包括劉小東、展望、司徒強、陳文驥、陳建中、陸亮、林延、徐冰與蔡國強,呈現橫跨繪畫、雕塑、裝置與觀念藝術的多元展演。

故土情懷與雕塑語彙的對話

劉小東以人文關懷著稱,擅長捕捉真實的生命現場。他2025年重畫的《手指頭》,延續2011年回到遼寧老家創作的系列,描繪家人與鄉村日常,展現對故鄉、時代與人生的真摯凝視。

《手指頭》,劉小東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展望則是中國當代雕塑的重要代表,1993年以「中山裝」系列探索歷史與個人記憶。他擅長運用不鏽鋼等媒材,將寫實與抽象語彙交錯,作品《我的隱形》結合拋光金屬與火山石,展現空間感與身體意象的融合。

《我的隱形》,展望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感性與理性的創作碰撞

司徒強與陳文驥代表了感性紀實與冷靜抽象的兩極風格。司徒強早期接受嶺南派訓練,赴美後融合照相寫實與普普藝術,發展出高度寫實的「豔異美學」。他的作品常以花卉、羽毛為主角,在抽象背景中注入細膩情感與詩意。

相對地,陳文驥由寫實轉向幾何抽象,追求視覺純粹與結構穿透力。他以鋁塑板、噴漆與滾筒創作,營造出冷靜、理性但充滿空間張力的畫面,探索結構與秩序的本質。

《⽔中之像》,司徒強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軟呼吸》,陳文驥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三種語彙的並置對話

陳建中、陸亮與林延三位藝術家的創作呈現出媒材與風格的多元對話。陳建中旅居巴黎,融合東西方文化,發展出靜謐而富靈性的具象風格,作品如《海邊》展現生命的寧靜與神祕。

陸亮則以古典寫實技巧描繪當代人內在狀態,作品常呈現空無一人的靜謐場景,充滿心理張力。他以精細筆法去除繁複細節,捕捉事物本質,創作需歷時多年。

林延自2005年起,以宣紙為媒材進行實驗創作,運用撕、貼、破等手法,將傳統書畫紙轉化為具建築感的裝置與雕塑。其作品既脆弱又堅韌,傳遞東方美學中對失落、毀壞與重建的思索。

《海邊 (布列塔尼風景)》,陳建中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黃昏中的廣告牌》,陸亮繪製,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布魯克林的音符 #3》,林延創作,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重構文字與媒材的界限

徐冰與蔡國強則分別從語言與媒材切入,拓展藝術的觀念疆界。徐冰的經典作品《天書》創造4000多個虛構漢字,以宋版印刷方式製成,看似神聖卻無法解讀,反映語言的權力與侷限,亦是文化錯位的象徵。

蔡國強則以火藥為媒介,發展出獨特的創作體系。他的作品《危險書》限量九冊,每冊頁面以火藥繪圖,結合膠與紙的燃燒痕跡,揭示書籍作為思想與歷史載體的易碎性,也喚起對暴力與美學的雙重省思。

《英文方塊字書法入門教科書墨版》,徐冰創作,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危險書》,蔡國強創作,北京當代藝博會展出(圖/由誠品畫廊提供)

 

 

結語:當代藝術的對話,成為博覽會的新焦點

此次誠品畫廊帶來的展出橫跨世代與媒材,從寫實到抽象、從具象到觀念、從東方水墨到現代雕塑,呈現當代藝術在文化交錯、材料實驗與個人觀照上的豐富樣貌,勢必將成為2025年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上的焦點展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