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以身體閱讀的立體書 建築與藝術碰撞下的絢爛煙火|文心藝所

在喧囂吵雜的城市之中,為忙裡偷一點閒,找一處靜謐讓心靈得以安放;這裡,絕對值得你浪費一整個午後。

去年甫開幕,隱身於內湖靜謐巷弄間的「文心藝所」,不只是一間書店,同時它也是個展覽空間、咖啡廳,期許以多方角度,引領人們探索與建築、與藝術之間的美好。建築與藝術,兩個看似遙遠、不相關的領域,之間的關係向來是密不可分;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更曾說過:「建築,是最高的藝術,它達到了柏拉圖式的崇高、數學的規律、哲學的思想、由動情的協調產生的和諧之感;這才是建築的目的。」

在空間設計上,文心藝所找來建築師謝文智操刀,從義大利偵探小說《玫瑰的名字》的時空背景發想,以因印刷術的盛行而知識普及的「文藝復興」時期為概念出發,結合拱門、迴廊等設計語彙,在現代城市中打造一座知識聖殿。

一進門,自然光經玻璃窗灑落屋內,宛如沐浴於陽光底下,明亮而溫暖的光源、優雅的大理石圓桌搭配靛藍色沙發,著實為咖啡廳增添幾分閑適氣息。平時,「藝所咖啡」除與品牌合作甜點及咖啡之外,也會不定期舉辦手作職人café課程及生活美學講座,讓人們得以從生活不同面向培養美學品味及找尋理想的生活態度。

1樓的另外一側為以推廣當代藝術為主的展覽空間「藝所工坊」,空間採用大量留白的設計、流動優美的線條,以此保留空間的純粹性;靜謐的氛圍,將觀者的焦點重新拉回到藝術展品上。展覽的規劃上,每年舉辦四檔當代藝術展覽,在探詢國際脈動後,將最新的當代藝術以及觀念帶進台灣,挑選多元的藝術作品,打開人們對生活、對社會的思考。

神聖而美好 書之殿堂 

純黑鋼板樓梯所帶來的強烈視覺,是個讓人難以忽視的存在,拾級而上,來到的是一間以建築設計為主題的「藝所書店」;以義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代表作《看不見的城市》為概念延伸,採用啟蒙時代的建築元素,與樓下的空間概念作呼應,以獨特的建築語言帶領人們前往心中美好而嚮往的殿堂。

建築退居幕後,書輾轉成為了書店主角,靠於牆上的透明壓克力書櫃家具,遠看彷彿書籍漂浮於空中,巧妙玩轉人與文字、人與圖像之間的連結,以獨特的方式展現知識的無限能量。在選書上,「藝所書店」以建築、藝術、人文與設計為主軸,挑選國內外的書籍,並特地找來實踐大學建築學系漆志剛老師作為年度選書人,開啟建築與藝術的碰撞花火。

建築與藝術 思想的碰撞煙火

藝術源自於生活、生活與空間的連結、空間與社會的密不可分,藝術用新的方法反映現實,帶來更多不同的國際觀點及連結。-文心建設總經理 葉曉甄

今年第一檔展覽展出的四件作品,皆為文心建設總經理葉曉甄的個人藝術收藏品,藝術家包括越南裔丹麥籍藝術家傅丹 (Danh Vō)以及法國藝術家Pierre Huyghe;兩位皆為國際知名的當代藝術家,在藝術上探討的主題與創作媒材使用皆有很大的差異,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300塊自由女神銅碎片 自由的無限想像

「自由女神像」所象徵及代表的意義,是不少人包括移民心中的美好嚮往。2011年,傅丹(Danh Vō)開啟了一項野心之作,他完整複製1:1的自由女神,拆解成300多塊送至不同的國家展覽,並將作品取名為《We the people》;儘管在過程中驚訝於原作的脆弱性,仍沿用先前的製作方法,將複製品用2毫米的銅片敲打而成。

傅丹(Danh Vō)並沒有打算賦予自由女神一個特定的新含義,而是希望給觀者一個機會,從自我的角度重新審視雕像以及其代表的理想。

廉價的金箔啤酒紙箱 新的藝術價值

日常用品足以反映我們身處的社會環境樣貌,最普及的酒精飲料「啤酒」自然也不例外,而這也促使了傅丹 (Danh Vō)以啤酒紙箱進行創作。傅丹 (Danh Vō)收集廢棄的啤酒、香菸、穀物或煉乳的紙箱,使用金箔覆蓋原有的商標,藉由美化一個廉價的物品,創造新的藝術價值。

啤酒紙箱作品《Born out of a uterus I had nothing to do with, 》展現了將商品作為一種文化征服的殖民手法,而其中特意使用經常裝飾於東南亞文化中宗教物件的「金箔」,也正是直截了當地點出東南亞文化中崇尚西方熱浪的現象。

美麗血腥的胭脂紅 殖民蠟燭牆

來到最後一個展區,現場1600根的粉紅色蠟燭整齊排列,帶來的是一場震撼壯觀的獨特視覺體驗;而當細看時,也許你會發現每一根蠟燭的顏色不均,有些是柔和的粉色、有些則擁有桃紅般的光澤,其實這些顏色是將胭脂蟲(cochineal insects)壓碎、蠟燭染色製作而成,才產出了眼前這一片胭脂紅蠟燭牆。

原產於墨西哥及中南美洲的胭脂蟲,是14至15世紀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初,被引入歐洲的物種;當時,西班牙人發現將胭脂蟲壓碎、過濾後,可以生產出美麗的胭脂紅,便成為當時最紅且昂貴無比的染料。而展出這件作品,也正是藉由胭脂紅的歷史,探討殖民、全球化的過程中,物體之於社會的意義轉變與再詮釋;因此,有人說胭脂紅是一種美麗又血腥的顏色。

環境與自身:盲眼魚的進化實驗

當藝術不再只是單方面的創作、接收時,參與作品的成長過程也逐漸成為一件有趣的事。法國當代藝術家Pierre Huyghe經常以複雜的系統呈現,包含多種生命或無生命的形式,創造出一個身臨其境,不斷變化的環境,讓人類、動物和非人類可以在其中學習,進化和生長。

Pierre Huyghe這次帶來的水族箱作品,裡頭放置著墨西哥產的盲眼魚,並營造出古環境狀態,如同做實驗般,觀察台灣現今的天氣狀況是否會影響盲眼魚接下來的生長:「盲眼魚究竟可否長出眼睛? 」。當燈光全暗的狀態下水族箱會變得不可探視,而燈光亮起時才可能會遇到水族箱中生物,作品邀請觀者質疑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同時,以此探討生物進化論。

生活由不同的面向構成,而無論是建築、設計或是藝術帶給人們的皆是不同的珍貴體驗與思維,當其產生強力連結時,帶給人們的又是另一種新意與能量;「文心藝所」如同一座大型實驗場般,提供觀者一個能與建築設計、與藝術共生成長的場域,持續帶給人們源源不絕的創意靈感,豐富每一日的城市生活。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營業時間:每日 10:00-20:00
電話:02-2790-2786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

Photo via:文心藝術基金會